美文网首页长夜孤灯话论语哲思刊物精选女性花园
69、孔子的形象:弟子们为何将孔子的日常言行举止编入《论语》

69、孔子的形象:弟子们为何将孔子的日常言行举止编入《论语》

作者: 36cdc03e7fe5 | 来源:发表于2017-05-20 23:03 被阅读231次

【《论语》中为何有《乡党》一篇】

《乡党》这一篇,记载的都是孔子上朝临政之际的言谈举止以及他平时的衣食住行。都说《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应答弟子及时人之语也,后来弟子们又将孔子的衣食住行、居家上朝等事统为《乡党》一篇,编入《论语》,为什么呢?弟子们的初衷就是为了使我们后人能对孔子形成一个感性直观的认识,让我们在心中有一个孔子的形象。其实,孔子日常居家之时的吃和穿,他上朝时怎样讲话、怎样走路,与孔子之道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弟子们仍要将其记录下来传诸后世,可谓用心良苦。

为什么这么说?以貌取人是人之常情,要将孔子之道发扬光大,必须让孔子其人的形容外貌根植于人们心中,不是因为他有多么英俊潇洒,只是为了使人们对孔子之道的尊敬崇拜有一个具体的寄托。让后人知道,我们所尊崇的是这个人,我们所学的道德学问来自于这个人,我们所欲行之“道”也是来自于这个人。

正如我们崇拜神灵,祭祀先祖,都要对着牌位三跪九叩,牌位不过是刻着几个字的木板而已,它并不是神灵和祖先本身,我们对其跪拜,只是因为它是我们崇敬思念之情的寄托罢了。《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是学佛的人说自己能看见如来长的是这般模样,说话又是这般声音,那这个人行的肯定是邪门外道,他也不可能领悟佛的真谛。那为什么世上还有那么多寺庙,庙里还供奉着那么多高大的释迦牟尼像呢?其实,寺庙与佛像,并不是佛祖之道本身,这个道若是用言语表述出来,用塑像和图画形容出来,那已经是第二性的了。盖庙立塔塑佛像,只是为了让那些悟性低的芸芸众生有一个寄托,在心中时刻有一个佛的形象而已,以使他们能一心向佛,一心求道。当然,兄弟也是悟性低的芸芸众生之一。《论语》中的《乡党》一篇,亦应作如是观。

《论语》二十篇,那些最难解的词汇大概有一多半都在《乡党》这一篇里。这些词汇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但是很难从现代语言中找出恰当的词来与之相对。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把它们翻译成白话,也很难翻译。恰当的做法是把关键词解释一下,然后各位反复诵读原文,自己理解,在自己心中形成一个孔子的形象。

【读完《乡党》篇,我们心中形成的孔子的形象肯定比这幅画像更丰满一些】

此处,这一篇中涉及很多春秋之世的衣食住行,两千多年过去了,其中所记载的器物、服饰、制度等等,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早已十分陌生,我们无法找到实物加以参证。所以,很多章节的解释也是不明不白,虽然前人花了很多工夫,作了很多注解,但帮助有限,我们仍无法获得十分感性直观的认识。

说实话,其中很多章节,兄弟至今也没弄清楚。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不要说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就算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它才亡了一百年,离我们够近了吧。可当时人尽皆知的风俗习惯、日用器物,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同样变得很陌生。所以,《乡党》一篇,能解则解,不能解则付之阙如。对于这一篇的解读,兄弟完全是照本宣科,将前人的解释复制粘贴在这里,只不过用自己的语言稍加润色而已。

1001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乡党,街坊邻里。

恂,读作旬。“某某如也”这种结构的形容词,比较口语化,如恂恂如也,其他古书上有的作“逊逊如也”,有的作“逡逡如也”。恂、逊、逡古音相近通用,这些字仅仅是代表当时口语词汇中的音,时过境迁,中国人的口语已经不知变过多少次了。正因为如此,“恂恂如也”的含义,我们今天无法依据“恂”的字面含义判断出来,如恂,《说文解字》解释为“信心”,“恂恂如也”肯定不是充满信心的样子。只能依据上下文义来反推。如后面紧接着“似不能言者”,我们据此可以断定,“恂恂如也”的意思就是恭顺温和、不善言辞的意思。

宗庙,供奉祭祀先祖的地方。朝廷,治国理政的地方。

便便言,唯谨尔:史记作“辩辩言”,便便即是言辞犀利,能击中要害、令人信服的意思。有的版本将这句话断为:便便,言唯谨尔。“便便”与“恂恂如也”相对,“言唯谨尔”与“似不能言者”相对。兄弟比较赞同这个观点,但是两种划分方式对句义影响不大。

孔子平日在街坊邻里之间,与乡亲父老相处时,态度温和恭顺,像是不善言辞的木讷之人。但是他在祭祀行礼、上朝参政时,却能言善辩,一语中的,只是说话谨慎一些。

100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朝,名词动用,上朝参政之时。

侃侃,和乐之貌,如成语侃侃而谈。

訚,音银,訚訚,和悦而诤也。

踧,音促,行平易也。踖,音及,长胫行也。踧踖,恭顺敬畏而不安的样子。

与,繁体为與,通懙。懙懙,行步安舒。

春秋时大夫有上下之分,上大夫即三卿,司徒、司马、司空。三卿之下各有几个副手,为下大夫,如孔子做过的司寇,即是受司空领导的下大夫。

朝堂之上,国君尚未临朝时,孔子与下大夫交流时,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交流时,和颜悦色,却能坚持己见不一味地奉承对方。国君临朝后,孔子走路时迈着大步,恭敬中透着一丝紧张,又能步伐舒缓安然,威仪适中得体,不失态。

1003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

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

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摈,音鬓,出接宾客曰摈。

勃,变色貌。

躩,音决,速貌。

因为孔子博学,以知礼而闻名,所以,有他国诸侯大夫来访时,鲁君便让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称公西赤“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这项工作就是“摈”。此时的孔子,脸色庄重,走路也很快。

所与立,与孔子并排而立的人。孔子和他们作揖,人在他左边,孔子双手向左。人在他右边,孔子双手向右。

襜,音掺,整齐之貌。作揖时衣服随着他的身体前后俯仰,但整齐而不散乱。

趋,疾行曰趋。快步向前时,身体轻快便捷。宾客退出之后,孔子必会反回向国君复命,说:客人离去,已不再回头看了。顾,回头看,如义无所顾。

1004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

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公门,公室之门。鞠躬如也,弯腰低头,好像门大矮,容不下身体一般。当然了,不是真的容不下,孔子此举乃是为了表示恭敬。

阈,音遇,门槛。

过位,经过国君之座位,此时国君不在座。说话轻声细语,好像中气不足一样。

摄,提也,齐,音自,衣服的下摆。升堂,走上朝堂。

逞,极也,尽也,通也。逞颜色,即是表情放松,使脸色舒展。

怡怡如也,和顺之貌。

复其位,回到自己的位置。

1005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

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

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圭,玉器,朝聘、祭祀等重大场合所执。

胜,克也,能也。本义就是一方的能力强过另一方,如战胜,引申为有能力克服困难,有能力承受。如高处不胜寒,即是无法克服寒冷。弱不胜衣,即是身体虚弱得不能承受衣服之重。不胜惶恐,即是无法承受惶恐的情绪。

执圭如不胜,孔子手执玉圭,好像托不动它的样子,庄重紧张,以示恭敬。

上如揖,下如授。上举圭似作揖,下持圭像是在交给他人。

勃如战色,勃,变色。战色,战战兢兢之色。

蹜蹜,音速,小步快走的样子。如有循,走路像是在循着一条线。

享礼,他国来使把所带来的礼物摆放出来,呈给你看,此时的你就是在“享礼”,享,受也。

觌,音迪,见也。正式的接待仪式过后,与来访宾客私下相见叫私觌。

1006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当暑,袗絺裕,必表而出之。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

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君子,即孔子。

绀,读作干部的干。緅,音邹。朱熹的观点是,绀为深青之中透着红色。緅,绛色,即火红色。其实这些颜色,说实话,兄弟不懂,两千多年前的服饰颜色,当时或许人所共知,而今天的我们必定不熟悉,不明白也不奇怪。如果说是深空灰色,玫瑰金色,或是太空银色,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什么颜色,因为这是苹果手机的颜色,日常所见,当然不陌生。如果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听到什么深空灰色,必定不知道是什么颜色。

饰,领口和袖口的镶边,孔子不以绀和緅这两种颜色来装饰领口和袖口。

亵,亲也,近也。亵服即是贴身穿的家居服。

袗,音诊,单衣。

絺,音吃,细葛。绤,音细,粗葛。葛是一种植物,可以织布编绳。

当暑,袗絺裕。即是夏天穿布葛布所制的单衣,出门时,必会在单衣之外加上一层外衣。

缁衣,黑衣。羔裘,黑羊羔皮做的皮衣。

素衣,白衣。麑裘,白色麑皮做的皮衣。麍,音泥,小鹿也。

黄衣,黄衣。狐裘,黄色狐皮做的皮衣。

穿什么样的衣服,就搭配颜色与之相同或是相近的皮衣。

袂,衣袖。联袂即是牵着手一起的意思。

寝衣,宽大的睡衣,相当于被子。

春秋时没有椅子凳子,古人皆是席地而坐,为了防湿寒,用狐或是貉的皮毛为坐垫。

帷裳,礼服,用整块布制成,不加剪裁。

杀,指剪裁掉多余的布料。

玄冠,黑色礼帽。去吊丧时不穿黑羔羊皮做的皮衣,不戴黑色的礼帽。

吉月,月朔,每月初一。朝服,特指皮弁服。

0713子之所慎:齐,战,疾。

齐,繁体作齊,斋,繁体作齋,古时二字通用。这里的齐是斋的通假字,即斋戒之义。

古人在祭祀朝拜等重大典礼之前,都要沐浴更衣,清淡饮食以洁净其身心,肃穆其态度。如齐国陈恒弑其君之后,孔子便“沐浴而朝”,请求鲁哀公讨伐他,沐浴便是斋戒时的沐浴。战争,关乎国家存亡,疾病关乎生死,斋戒关乎鬼神,所以对此三者孔子慎之又慎。

1007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什么是明衣,“三礼”之中没有相关记载。有人说是斋戒时穿在里面的贴身衬衣,有人说是斋戒沐浴之后,身上未干,要穿明衣以待身燥,相当于今天的浴袍。

变食即是改变日常饮食,平时荤腥不忌,斋时就要清淡饮食。

居必迁坐。古时寝室有内外之分,外寝为正寝,斋戒时便居于外寝,平时则居于内寝。居必迁坐即是斋戒时须迁到外寝居住,至于为什么叫“迁坐”,兄弟不明所以。

100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1009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祭于公,助祭于公。

宿肉,用法与“宿诺”相似,即不让祭肉过夜。

古人祭祀,杀牛宰羊,以肉献祭,结束之后会将祭肉分发给大臣。这样的祭肉过了三天,孔子就不会吃,因为早已变质。

1010食不语,寝不言。

1011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鲁国瓜与必发音相近,所以瓜祭当作必祭。

菜羹即是菜粥。

古人吃饭之前,每样菜都会夹出一点,放在食器边上,以祭祀最初发明此种饮食的先人。

齐如,齐通斋,齐如即是斋如,像斋戒一样恭敬。

1012席不正,不坐。

古人席地而坐,如果席子摆放得歪邪不端正,孔子就不坐,与“割不正,不食”一样。

1013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乡饮酒,和射礼一样,也是一种礼仪形式。或是由大夫主持召集乡人会饮,以推荐贤能之士,或是由地方长官召集乡民会射,射前饮酒。或是举行蜡祭(什么叫蜡祭,兄弟也不懂)时饮酒,依长幼次序而坐。这里的“乡人饮酒”当是第三种。

杖者,拄拐杖的人,即是老年人。等老年人都出去之后,孔子才走,这说明孔子敬老尊老。

1014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傩,古人以为瘟疫疾病是由疫鬼造成的,傩即是驱除疫鬼的一种仪式。

阼阶,东边的台阶。

1015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问人,问候友人。托人给居于他国的友人带去问候。

再拜而送之,对受托之人,孔子送他时会向他拜两次。

1016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未达,对药性不太了解,所以这药不敢吃。

1017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马棚。

1018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

君赐腥,必熟而荐之。

君赐生,必畜之。

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腥,生肉。

荐,繁体作薦,祭献曰薦。荐之,即是向自己的祖先祭献,以国君所赐为荣。

畜,音序,圈养。

君祭,这里的祭即是古人吃饭前将食物置于地上以祭发明此食物的人。侍奉国君吃饭,君在祭时,孔子先吃饭,相当于为国君尝饭食的味道是否合适。

1019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东首,头朝东而卧。

加朝服,将朝服盖在身上。

绅,系于腰间的带子。

1020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俟,通竢,待也。如原壤夷竢。

国君命人来召孔子,他不等车驾备好就急着先出门了。

1021入太庙,每事问。

1022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殡,停放灵柩以待下葬。于我殡即是我来替他料理后事。

朋友死了,没有人给他收敛送葬,孔子在自己家为他办理丧事。

1023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朋友所赠之物,除了祭肉,即便是像车马这样贵重的东西,孔子接受时也不会行拜礼。

1024寝不尸,居不容。

不尸,不像死尸那样四肢僵硬。

不容,颜色舒缓,不庄重严肃。

09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齐衰,音咨催。衰通缞,丧服中的一种,依丧礼,根据与死者的亲疏远近,所穿的丧服分为五种,即五服,齐衰为其中的第二等。

冕,冠也。衣,上衣。裳,下衣。三个字名词动用,冕衣裳者,即是穿戴华丽庄重者,这样的人多为贵族或是有位之君子。

瞽者,目盲之人。

作,起也,为也。

见之,不是一般的遇见,看见,而是这三类人拜见孔子,孔子与之相见时。当时没有椅子凳子,人们皆是席地而坐。正常情况下相见,都是坐在席子上的,但是孔子见到这三类人,虽然年纪小,但孔子哀怜有丧之人,尊重有位之人,不欺耍盲人,也子与之相见时都人站起来。从他们身边经过时也是快步而行,而不是慢慢悠悠、大摇大摆。

1025见齐衰者,虽狎,必变。

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

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狎,犬可习也,从犬,甲声。狗见到主人就会摇着尾巴靠近,和主人一起玩耍,让它做什么就做什么,引申为亲昵。

变,变色。见到穿着齐衰这种丧服的人,虽然平时与他关系亲近,但仍会一改亲近不拘的态度,变得庄重起来。

亵,私服,平时家居所穿的衣服,与上朝、祭祀等正式场合所穿的衣服不同,穿这种衣服相见的人都是关系亲密的人,所以亵又引申为亲昵、亲近,与狎是一个意思。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亵渎,都是狎而不敬的意思。

以貌,以礼貌与之相见。

凶服,死者的衣物,凶服者,即是拿着这些衣物的人。

式,通轼,车前横木。苏轼的轼就是指这个车前的横木。这里的式名词动用,即在车上双手握式,上身微俯,以对人表示尊敬。

什么叫负版,有很多说法,郑玄认为版上载有邦国图籍等文档,负版者即是背负这些东西的人,属于贱隶。有人认为“负版”是“负贩”之误,还有人认为“负版”是丧服的领子,真是各执一词,让人不知所从。

1026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必正立,上车之前身体正立,牵绥以登车。

绥,车上的绳子,人们上车时用来牵握绥以借力。

内顾,向里看。

疾言,快速说话。

亲指,用手指指点点。

1027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要说《论语》中争议最多、最不可解的,非这一章莫属,前人博闻强志,好古敏求,尚不能说通这一章,兄弟不学无术,怎敢置喙?我也不想弄明白这一章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想说我比较赞同哪一种观点,不过,通过对这一章的解读,我们可以知道,对于经典中难解难通之处,古人都会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而且,你会发现,古人的基本方法不外乎那么几种,这些方法不见得有多高明,有多玄妙。其实,如果换作我们来注《论语》,也会不自觉地采用这些方法,只不过他们见过的书比我们多一些,文言功底比我们强一些罢了。

这一章,单从字面上看,无论如何也说不通,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子路为什么做这样的动作,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了将此章说通,古人采取了以下方法:

1. 改字。有人说梁当作粱,好粟曰粱。“山梁雌雉”应作“山粱雌雉”,这里的雌雉当时正在山上吃米。这个“三嗅”有人说应是“三叹”,有人说是“三噫”,还有人说是“三鸣”,还有人说应是“三狊”,狊从目从犬,表示狗埋头,左右张望,雌雉做的也是这个动作。

2. 改变文序。有人认为“山梁雌雉”四字应该放在最前面。山梁上有几只雌雉,“色斯举矣”,挥动翅膀,飞了起来,“翔而后集”就是后来又停在一起。孔子见了,感叹雌雉毛色美丽,在山上自在飞翔,所以说“时哉时哉”,意思是得其时哉,得其所哉,而自己却生不逢时,所以感叹。

3. 有阙漏。有人认为此章必有阙文,漏掉了一个或是几个字,因此上下文义不连贯。

4. 变换主语。有人认为“色斯举矣”是指子路等人作色,而不是雌雉。子路想要抓雌雉,雌雉见人色之不善,所以飞走了,翔而后集。也有人认为“三嗅而作”的是子路,也有人认为是雌雉。

对这一章的解释,我们只能付之阙如,这才是明智之举。

除了《乡党》,其他十九篇中也有一些描述孔子形象的章节。

072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纲,渔网上最粗的那一根大绳。目,渔网上的孔眼。所谓纲举目张,举起渔网上的纲,细小的孔眼自然就跟着张开。凡事抓住要领,贯彻重要的原则,细节小事自然可以随之理顺。

弋,以绳系矢射鸟。宿,归巢之鸟。

孔子捕鱼,只垂一竿而钓。不纲,是指不用渔网横断河流。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大概是说孔子捕鱼射鸟,只求够食用而已,不过多杀生。

070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燕居即是宴居,日常家居之时,闲暇无事之时。

申申如也,其容舒也。夭夭,其色愉也。申申夭夭都是和舒之貌。

《论语》中一个叠字词后面加一个“如”字,就是什么什么的样子。《乡党》篇中“某某如也”的词很多,用这样的词是为了使后人对孔子的言行外貌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这类词,有些较易理解,如“空空如也”,而有些则不易明白。大概这些话都是当时的口语,时过境迁,我们今天已经很陌生,再想想,一部《论语》,我们陌生的又岂止这些词汇呢?

相关文章

  • 69、孔子的形象:弟子们为何将孔子的日常言行举止编入《论语》

    【《论语》中为何有《乡党》一篇】 《乡党》这一篇,记载的都是孔子上朝临政之际的言谈举止以及他平时的衣食住行。都说《...

  • 警察也要读论语

    前言 《论语》主要是孔子与其弟子们的对话,还有一部分是孔子的日常行为与孔子弟子们...

  • 爱“仁” 说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专门记述孔子日常言谈行事的语录体著作,成书于战国前期,虽然并非孔子本人所撰,...

  • 论语

    论语这本书主要讲了孔子和他的弟子日常对话的过程,他们对话主要是孔子的弟子问孔子怎样做才能是君子。 学而第...

  • 论语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论语》这部书,共有二十篇.都是孔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一生的善言高论. ...

  • 【读书笔记】论语

    今天阅读了孔子的《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集而成,记录孔子的言行。其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原则、...

  • 孔子弟子传030|孔鲤伯鱼

    基于《论语》的孔子弟子小传 《史记》和《孔子家语》虽然没有把孔鲤列为孔子弟子,但因其是孔子的儿子,且在《论语》中也...

  • 读《论语》之孔子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集。在孔子去世后,弟子们编写而成,时间跨度越有上百年。可以认为《论语》一书是儒家...

  • 读《论语》有感

    《论语》——一本家喻户晓的史学著作,以记述孔子日常言谈行事为主要内容,由孔子弟子所纂辑。对于《论语》这本书,...

  • 每日《论语》——第129天

    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每日《论语》编辑:曹友宝 【原文】...

网友评论

  • 安徽张俊生:孔子一以贯之是忠恕,乡党篇可谓他本人实践写实。
  • 戴纷纷:对作者的博学深表敬佩:+1::+1:
    36cdc03e7fe5:@戴纷纷 过奖过奖,拾前人之牙慧而已。

本文标题:69、孔子的形象:弟子们为何将孔子的日常言行举止编入《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xm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