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海德格尔说:人要学会诗意的栖居。
我也长久的以为,人生在世,必是要追求一些美的存在。也就是,我很赞同”诗和远方“对人类的意义。毕竟这是人与动物唯一的区别了。
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过好”眼前的苟且“是追求“诗和远方“的最大前提。
甚至有的人开始舍本逐末,于是,追求诗和远方便成了一些生活失意者们最佳说辞。
1
生活本身,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洗衣、做饭、租房、买房、装修、恋爱、工作、柴米油盐、人际关系、衣食住行、生娃养娃、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所有这些,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生活琐事“。也许这也正是,很多人眼中的”苟且“吧。
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这些你不屑一顾的“苟且”里,任何一点做好了,也是一门不错的营生,能让你过上足够体面的生活。例如提供洗衣服务的e袋洗、让生活更便利的58、前些年赚的盆满钵满的房产中介、解决婚姻情感问题的心理咨询师、甚至高薪难聘的家政月嫂…..
生活里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我们花心思去经营,也值得我们花心思去经营。
所以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另外,“眼前的苟且”们大多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儿,任何一样处理不好,往往就会直接影响你的生活。例如,洗手间下水道堵了,你要么自己会疏通,要么就要请专业人员来疏通。总之,你必须要马上处理,要不然它会立刻让你难堪。
而”诗和远方“是什么呢?
大概就是,除了生活琐事之外的东西。例如,在阅读文学作品中需找精神源头,在万水千山走遍中寻找真实的自己。等等。总之,它是一些看起来比较”虚无缥缈“的东西。
但你又不能说它不重要,相反,它往往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面对选择的态度、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三观,进而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品质、生活轨迹。所以它是极其重要的,只不过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而已。因为它往往是默默无闻、润物无声的。以至于对于大多数穷怕了之后突然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来说,面对它时,显的很茫然。对于那些企图过诗意人生的人,要么羡慕、要么鄙夷。找不到一种合适的态度。
其实,“诗和远方”与“眼前苟且”一样平常,都是人生在世,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大可不必如此在意。就像人每天都要吃饭一样,有的人三天不读书,就觉得很空虚,一年不出去旅行一次,就觉得人生无味。他们需要这样的生活方式,就像你需要吃面条时拌上老干妈一样稀松平常。不必标榜、也无需诋毁。
但是平心而论,人的内在,还是要有一些“诗和远方”的精神的。哪怕你不愿把它表现在你的生活里。
有的人,活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像是拉磨的驴子,终生忙碌于”眼前的苟且“,这种忙碌或是出于被迫、或是出于一种无意识的惯性。总之,他们的生活里完全没有一丝”诗和远方“的意味。你会觉得,他们活的很无味,就像上了弦的机器一样。你觉得人生不应该这样度过,尽管大多数人过得就是这样一种生活。
有的人,天天喊着”诗和远方“,生活却过得一塌糊涂。他们对”眼前的苟且“,对”生活琐事“不屑一顾,他们认为人生在世应该活的有诗意。没错。但是人性悖论就是,它是兽性与灵性的结合体,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的事。所以,”眼前的苟且“都过不好的人,他们也往往得不到“诗和远方“。他们常挂在嘴上的”诗和远方“不过是一种逃避艰辛生活的借口罢了。他们内心也并不感到快乐。
这两种极端的生活态度,显然都不可取。
2
提到”诗和远方“,很多人会想到风花雪月的大理。
最近,我在知乎上关注了一些关于“定居大理“的话题。
有个回答分析的很赞,他说定居大理的人,除了本地人之外,大体上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老外。(去过大理的同学都知道,那里居住着很多老外,大理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以欧洲的背包客居多,其次是留学生。他们之所以能在大理潇洒的生活,多半是靠着领取政府的救济金的,也就是最低生活保障。你别看在欧洲当地可能低到尘埃里的救济金,拿到天朝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0倍的关系,在大理可以生活的很滋润。(没办法,民选高福利国家就是这么变态)。他们似乎直接跳过了”苟且“直接就”诗和远方“了。谁知道呢,也许他们也有自己的”苟且“吧。
第二种是国内的中产阶级。他们大多在北上广深工作多年,有了较多的资金积累与经验积累,多数也属于精英阶级了。厌倦了大城市的紧张和喧嚣,跑到大理丽江这样的城市换一种生活方式。大理很多小酒店、小客栈就是这样的人开的。他们在这里的收入也许并不比在北上广深上班打工少哦。这部分人是从”眼前的苟且“里涅槃重生的人。是值得我们赞许的。
第三种就是国内的各种文艺小青年们。或是厌倦当下的生活,怀揣一种美好生活的情怀,或是受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蛊惑,在没有什么积蓄的情况下,跑到大理寻找自我的。当然,等他们花光了身上的钱,就回去该干嘛干嘛了。这部分人,不屑于”眼前的苟且“,也得不到”诗和远方“。当然,人在年轻时,到处走走看看,总是好的,短暂的gap或许会让他们更加明确以后的人生方向。这是很赞的,无可厚非。但唯一不可取的就是,人到中年了还无所事事的晃悠,这是不值得鼓励的。
3
年轻的时候,为了对那些不屑于”诗和远方“的人表示不屑,我也曾经执着于”诗和远方“,不屑于“眼前的苟且“。
硕士毕业那年,一个人跑到云南,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走了个遍。一圈下来,感觉最喜欢的,还是大理。没有丽江那么商业,没有里拉那么偏凉,是一个安安静静的、恬淡舒适的,很适合生活的小城。骑单车环洱海时,邂逅了几个独自旅行的朋友。这么些年过去了,也偶尔联系,他们(当然包括我)也都在各自的”苟且“里翩翩起舞。
但我的心境却与那时,大不相同。生活里自有苟且,苟且里也自有诗意。
一切的一切,只取决于你的心,和你的钱袋。如果你的心里在意的是生活的刺激与便利,那么大理这样的小城你去旅游没问题,真要让你在那生活个一年半载,你会受不了它的单调与乏味;如果你更在意的是内在的生活品质,更喜欢慢一点的生活节奏,对物质并没有太高的要求,那么大理很适合你。
但不管你在哪生活,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即使是在一个再美再美的城市,恐怕你也无心感受他的美,你感受的多半是生活的窘迫。除非,你拥有一颗超脱世外的艺术家的心。如果你是这样的艺术家,也就不会来看这篇文章了。
所以,为了你的”诗和远方“,珍惜现在的”苟且“吧。毕竟,它才是通往诗意生活的必经之路。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