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些幽微的、婉约的、哀怨的、悱恻的感受,无法在“言志”的诗里表现出来,也无法写成长篇大论表达出来,当时文学形式还没发展到小说阶段,所以“一说就错”。
小词则填补了这个空缺。
张惠言说:“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
说:这种让人有很多言外之意的想法和联想,就好像我们中国古代诗里边的比兴,比如用关雎鸟来表现男女的爱情,这是一种“兴”;
说:“硕鼠硕鼠”(《魏风·硕鼠》),用个大老鼠表现那剥削者的剥削,就是“比”;
但作者没有直说,读者自己意会。小词也是,说美人,却用香草。当然这一例不止于词,不过词兴起后用得多。意会,就是品味含藏在其中的非常微妙的东西。
盖,好像,其实是不确定,大概就是,好像是《诗经》里边的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就差不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