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1]。”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注释】
[1]申枨(chéng):姓申,名枨,字周。是孔子的学生,春秋末年鲁国人。
宋·程颢、程颐:“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
明·张居正:“先儒有言,君德以刚为主。盖人君若无刚德,则见声色必喜,闻谀佞必隘,虽知其为小人,或姑息而不能去,虽知其为弊政,或因循而不能革,至于优游不断,威福下移,其害有不可胜言者,欲求致治,岂可得哉!然则寡欲养气之功,在人君当知所务矣。”
【译文】
孔子说:“我还没有见过刚毅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啊,欲望太强,怎么能称得上刚毅不屈呢?”
【解读】
孔子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欲望多了,不仅做不到“义”,甚至也做不到“刚”。无欲就无生,欲望本身无可非议,圣人也没有普遍地反对人们的欲望。人的一生都纠结苦恼于各种欲望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用哪种态度对待它。有的人为了满足内心欲望,肆意妄为不顾道义与法律,这样的欲望就会给我们带来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而有的人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自律而不贪婪,这样的人就是有仁德之心的人。简言之,人都有欲望,但是如果想成为有崇高理想的君子,就必须舍弃各种欲望,一心向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