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重要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吃饺子、汤圆等传统食品,以庆祝冬至的到来。
冬至是冬季的开始,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冬至开始,进入数九天气,俗话书数九寒天,就从冬至这一天开始。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个单位,称为“九”,冬至为一九的第一天。“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我国北方冬至多吃饺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冬至这天吃饺子叫安耳朵,这天如果没吃饺子,担心耳朵会被冻掉的。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长沙担任太守时,一年冬天他去南阳探亲,在白河岸边看到很多穷苦的老百姓都衣不蔽体,手脚生了冻疮,有的甚至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心有不忍,希望用自己的医术来帮助这些老百姓。于是在冬至那天,他让人在空地上搭个棚子,摆上一口大锅,然后将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中煮,煮好后将羊肉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下锅,分给讨药的人们,人们吃了娇耳,浑身发热,耳朵也不冷了。此后每年冬至,人们就会包饺子吃,用来纪念张仲景的医术和功德。
小时候物质贫乏,一年也吃不了几顿饺子,冬至这天是一定要吃的,然后就是腊月二十三祭灶神那天,除夕夜和大年初一的早上,这都是要吃饺子的日子。吃饺子总是快乐的,这不仅仅是因为饺子的美味,还在于一家人可以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那种其乐融融的气氛很是让人回味。煮饺子时,满屋弥漫着蒸汽,饺子在锅中翻滚,漂浮在水面,一个个圆鼓鼓,白胖胖的,要用凉水点三次,水烧开三次,饺子才算煮熟。盛出来,一人一碗,带着热气,吃的时候嘴巴发出滋滋地声音,一方面是烫,一方面是香,那滋味,非得是亲自尝了,才能感受得到。
现在的饺子可以一次做很多,放到冰箱里,什么时候吃都可以煮,虽然味道还是那么香,但却没有了一家人一起包饺子和吃饺子的气氛。一是家里人少,每次包饺子都是我一个人在忙活,再也没有了那种热闹。二是年纪大了,一次性最多只能吃10个饺子,没有了小时候那么大的食欲,也就少了些许对食物的美好体验。在南方生活已经二十多年,我们家还是保留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我爱吃饺子,也爱包饺子,喜欢吃自己家包的饺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