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今天冬至,吃饺子了吗?”
“→_→ 不要再提醒我吃饺子了!有本事请客啊!!!”
“你们那冬至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啊?”
“^_^ 我们那流行发红包,有了红包饺子汤圆随便吃!”
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https://img.haomeiwen.com/i3673993/68975922ec7da3e7.png)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原本是一味药,叫“祛寒娇耳汤”,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病人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后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从冬至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汤圆又来自哪个出处?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3673993/828ac8ea70bea493.jpg)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象征家庭和谐、吉祥。“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还有一种解释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也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
别再纠结饺子汤圆,你妈喊你回家喝鸡汤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673993/0ad3eb559e922476.jpg)
“冬至大如年!”老南京过冬至有两样东西是必吃的,那就是鸡汤和豆腐。
按民间说法,在冬至这天喝鸡汤,可以补上一年。过去人冬至进补,是为了来年的春天有劲干农活。尽管现在生活好了,但冬至喝鸡汤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而且南京人喝鸡汤还会“一九一只”,一直喝到“九九”结束。原因嘛,看南京的天气你就知道啦,需要暖暖的鸡汤补一补。
在南京,还有冬至吃豆腐的习俗。一盆“青菜豆腐”,既不油腻,又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寓意。冬至吃“豆腐”,也取其谐音“逗福”,挑逗幸福,引福进门。
“烧包数九送冬”,现在的小年轻都不知道啦
![](https://img.haomeiwen.com/i3673993/bc99c655251b9aae.jpg)
冬至这一天,民间百姓要开展祭祖活动,老南京称作“烧包”,就是烧一包一包的纸钱,孝敬给阴间的先祖。“数九”则是为了迎新。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只能“屈指”度日,通过对于天气寒暖、物候以及人事物事的观察,联缀了“九九歌”,广泛流传,以数九消寒。
![](https://img.haomeiwen.com/i3673993/798932438bea0c81.jpg)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日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所以也被称为“进九”。
![](https://img.haomeiwen.com/i3673993/93ec1f3be7878442.png)
其他习俗——
冬至的时候,做媳妇的要为老人送上新鞋新袜,叫做“履长节”,这种敬老的风俗在过去穿着传统布鞋布袜的年代,特别是郊区县农村尤其盛行。据说这样做是希望长者健康长寿。
在六合一些地区,每逢“冬至”节,凡有女儿出嫁不足一年的人家,都要送冬令用物到女婿家,即所谓的“送冬”之俗。有的还在送给女儿女婿取暖用的木炭中放进手炉、火盆等,意为希望女儿女婿日子美满红火。
最后,在冬至这一天,
希望每一个在外辛苦工作的人,
打拼也要注意身体,有空就多回家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