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则说迪拜乞丐高收入的帖子在我天朝形成轰动,想起几年前去迪拜的经历,就来谈谈我眼里的迪拜吧。
找不到一个更合适的词汇来形容这个沙漠中凭空建起的国际都市。的确,这里在二十几年以前不过是沙漠中的一片低矮的沙土色房子,惟一的高层建筑就是世贸大厦了。而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如今的迪拜,巨楼高耸,在晴朗的日子里,从很远的地方就能一览无余,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无数目光。据称,建成以前,在建的迪拜塔就已经号称“世界第一高楼”,习惯了被“最”字包围的阿联酋将此塔的确切高度设成了x,严格保密,以防其他国家提前建成一个超过自己的。当时,关于塔的高度,有人说600米,有人猜800米,具体的数字不得而知。而另外的一个玩笑则更加幽默地表达了人们对此塔高度的想象:有人说迪拜塔最后建成时是不封顶的,如果有竞争对手超过自己,则立刻在上面加盖。玩笑归玩笑,当然,现在秘密已经揭晓,828米,162层,稳居第一之位。
朱美拉的孩子们
说到奢华,不能不以我亲身的经历来谈谈这个叫做朱美拉的母亲。在介绍其出场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迪拜都有哪些标志性的建筑。提起迪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帆船酒店。甚至有人并不知道迪拜,却对帆船酒店过目不忘。帆船酒店的名字是Burj Al-Arab(burj音译泊瓷),因此又有人称其为泊瓷酒店。由于其特立海湾的独特设计、金碧辉煌的奢华装潢以及宾至如归的顶级服务,泊瓷酒店已经稳居全球最豪华酒店的宝座,成为迪拜的地标性建筑。因此,有人送其一个独一无二的冠冕:七星级。其实,按照目前国际的酒店等级划分,是没有七星级的,然而,这个头衔戴在它的头上却当之无愧。没办法,确实太豪华了,单是欣赏它矗立水中央的雄伟之姿也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与泊瓷酒店隔海相望的就是具有阿拉伯风情的阿拉伯度假村“朱美拉古城” (Madinat Jumeirah),与对面的泊瓷酒店比起来,后者更觉孤傲,而前者则尽显雍容。该度假村是参照阿拉伯古城设计而成,都是经典的圆顶。这里没有一栋高层建筑,蜿蜒密布的水路交通可将游客带往这座“城池”的任何一个角落,更显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房间外窗设计体现了阿拉伯经典,借由框滤网及重叠格子来处理光线,内部装饰更是异域风情密布,房间内的隔断均采用阿拉伯建筑的剪影镂空,家具摆设更是复古而时尚,桌几外观好似阿里巴巴的珠宝箱。古城度假村将极度的奢华与厚重的传统气息融为一体。坐在阿拉伯屋顶下的海滩躺椅上,扑面而来的复古气息把现代生活的紧张与繁重一驱而散。
说说我眼里的迪拜:绝地而起的中东明珠从阿拉伯度假村向东望去,一个造型奇特的酒店鹤立鸡群地立在遍地葱郁里,与泊瓷酒店相映成趣,这就是被当地工作的中国人昵称为“小浪花”的“海滩酒店”(Jumeirah Beach Hotel)了。与泊瓷酒店相似的是,站在海滩酒店的落地窗前,也能全方位欣赏到壮阔的海景。
人们也许熟悉这些酒店,但却少有人知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朱美拉。与希尔顿集团、雅高集团、仕达屋集团以及洲际集团这些国际著名的集团相比,朱美拉集团是比较年轻的,只有“十八岁”,然而,她却后来居上,领演了一出革命性的“白手起家”大戏,让人不禁感叹上帝对这片中东土地的格外垂青。
淡水贵如油
早在去迪拜之前就曾听说,那里的淡水比汽油还要贵。于是,在用水方面及其小心翼翼,就算住进了酒店,仍然在考虑洗澡会不会另收费的问题。不过,逛街的时候,发现很多店主非常好客地拿出塑料密封的罐装水送给我们喝,一下午我们就每人收到了3瓶。试着到街边商店问一下价钱,一瓶一升的淡水的价钱合2元人民币,与国内差不多。只是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价钱怎么谈得上和汽油相比呢?直到后来路过一个加油站的时候,我们才明白,当地的汽油非常便宜,一升的价钱是1.65迪拉姆(1迪拉姆大致相当于人民币2元)。
而加油站边上的食品店里出售着几种不同的瓶装水,价钱从1迪拉姆到5迪拉姆不等(相当于人民币2~10元),这样看来,水的确是比油还贵啊。
也难怪,这里的水的确是金贵,毕竟,地处热带的沙漠之地,七八月份的最高温度可达50℃以上,这里除了一些地下水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淡水。因此,人们日常饮用和使用的淡水大部分是由海水淡化而来的。之后,再进入循环系统,将水循环后再利用其浇灌植物。初到迪拜,看到市区内一片片葱绿的草坪和五彩缤纷的鲜花,再加上道路两旁成排连荫的大树,谁会想得到自己是身处热带沙漠地区呢?君不知,这些可都是采用滴灌方式人工栽种的,甚至大面积“植皮”——从国外运来沃土铺平栽种而成。难怪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迪拜,要想判断一家人有没有钱,不是看房子和车子,而是看这家种了几棵树。
不过,尽管如此,为了在沙漠中创造奇迹,富庶的阿联酋还是不惜重金植树,政府下令每个酋长国每年必须种植2万棵棕榈树,怪不得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绿绿丛丛的。
至极国民待遇与零失业
根据最新的数据,阿联酋总人口在430万以上,而其中本国国民只占到20%左右,其余全是外籍务工人员。阿联酋的国民待遇着实让人艳羡。凡是本国公民,任何人都无需工作,均由政府出钱为其修建房子、购买汽车,并且按需申请分配。每月各酋长国的生活补贴都不一样。据在当地工作多年的朋友讲,阿布扎比酋长国最富有,每月有1~2万迪拉姆;沙迦等酋长国少一点,每月6~7千迪拉姆。
在这里,国民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什么地方需要自己掏腰包。教育免费、吃住免费、看病免费、汽车政府给买。当地朋友告诉我,如果一个人得了重病需要到国外去看,政府甚至包机送他去,连家属在那里的住店钱政府都包了。而且,如果两个本国公民结婚,政府都要送礼物的,从骆驼到钻石,甚至是2万美金的礼金。不难想象,生为这里的国民,简直过着乌托邦一样的生活。据说,阿联酋有钱的公子哥较多,有政府发补贴,衣、食、住均不愁,除迪拜、富吉拉部分酋长国允许饮酒外,其余禁止饮酒,KTV等娱乐也不发达,没有地方消费,就大肆购买名车游艇等奢侈品。
黑袍下的绝世美丽
阿拉伯妇女,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往往是一袭黑袍、一缕神秘。她们把自己完完全全包裹起来,是为了避开“邪恶的目光”。然而,据一位有着20多年经验的俄罗斯导游说,他曾走过世界上无数国家,见过许多景致,但这里的女人是最美的。
说说我眼里的迪拜:绝地而起的中东明珠最最传统的阿拉伯妇女服饰,是可装下三人的宽大黑袍加黑色的头巾,把整个身子和脸都包住,只在眼睛处露一条缝。而现代,随着经济的发达,像迪拜这样的商业都市,妇女们也越来越时髦了,于是,出现了显示线条的瘦型黑袍,袍上还修着金线、花边等装饰,头巾也一样,绣着各种漂亮的花样。
几天下来,竟不觉喜欢上了那些带有丝线装饰的黑袍。
不过,外面即使什么装饰都没有,“波斯美女”的称号也足以让人对黑袍下的万种风情充满了想象。据说,她们在黑袍里面所穿的裙子都是让人难以想象的美丽。如果你曾经对鲜艳的印度服饰惊艳,那么你大可以对黑袍下的风景进行联想。我曾经见过一个当地女子黑袍一角被凳子掀起,露出里面漂亮的裙角,那是金色的绸缎绣着锦簇的团花,让人不觉想到了中国唐代嫔妃们穿的绣裙。就像高墙大院,伸出一支鲜嫩的月季,让人对看不到的花园充满想象却又空余惆怅。
而且,据说,当地妇女虽然黑袍加身,里面可都是一身名牌。我就亲眼见过黑袍妇女提着LV或者PRADA的包包走过。
可能有很多人知道,阿联酋一个男人是可以娶四个妻子的,因此人们推断这里妇女的地位不高,好像中国的封建社会。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在参观Al-Ain王宫博物馆的时候,就在墙上发现了一个镜框,里面有一个用阿拉伯语写成的大大的心形图案。这是一个叫做Zayed bin Sultan Al Nahyan 的酋长说的一句话,意思是:妇女料理家庭,足以构成半边天。一个谋求发展的国家不应该让妇女待在教育的黑影里,甘做被压迫的奴隶。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阿联酋在统治层面对妇女地位的尊重和认可。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当地女孩接收了很好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