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度阴山著的王阳明《知行合一2》,里面提到了王阳明的人生观,有一个故事值得玩味。
缘起是他的两个弟子从外面游学回来,一来就说他们在外面看到所有人都是圣人。王阳明微微一笑,丝毫不惊讶。因为这正是阳明心学的自然延伸。王阳明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不假外求。因此只要人人都能光明内心致良知,人人便皆可为尧舜。
孔子把人分为四等,中行、狂、狷、乡愿。
中行是符合中庸的人,这种人生境界很难达到。而“狂”是指果敢扬言之人,一心一意立志于故圣人的理想主义者,但却被世俗认为言行不一而招致诽谤。退而求其次,不屑于不洁之事,即为狷。而乡愿是同世俗同流合污、表面忠厚,装作廉洁,职责是道德之贼。
王阳明说,他在江西剿匪之前,还多家收敛。因为那时还尚未参透心学奥义。
而剿匪之后,他彻底相通了。一心一意的实践心学,心无杂念的宣传心学,希望大家都能光复良知。而这个过程,他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狂”。

因为朱熹门徒不断在抨击他,朝中也不时有人想构陷他,而此时的王阳明,在经历了一次辉煌的事迹后,已然狂放不羁。
当你的思想境界高于敌人时,对方的手段在你眼中已是儿戏。虽有碍,却无妨。
在王阳明看来,人人皆可为尧舜,其实也就意味着人人皆平等。只要理解了这一层,那谁也不比谁差,没必要自负,更不必自卑。因为世间事无需外求,但求诸己便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