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他的语言能力很强,表达的时候,常常能够说出一些出乎意料的复杂词汇,非常聪明伶俐,我很喜欢和他交流,可是随着我的了解关注,我发现小宝有时候有些自我。
有一次绘画活动后,我组织幼儿喝水,孩子们陆陆续续起身过来站队,小宝并没有理会我,他仍然在埋头画画——这是他转入我班一个月以来的一大进步,因为刚转入我班时,动手操作的活动他是从来不参与的。当多数幼儿已经站好的时候,小宝才起身,然后向队伍的最后边走过去,走到然然的桌子前,他看到有几个小朋友正在看然然的画,小宝拿起桌子上的黑色勾边笔就在然然的画纸上随手画了两下。这时平平跑过来告状说:老师,小宝在然然的画上乱画。我走到他的旁边,蹲下来问他:为什么在然然的画上乱画?”他一脸委屈地说:我想试试他的笔还有没有水?”我点点头:哦!你用这种方式检查彩笔有没有水啊?”他点点头,我说:那你为什么不在自己的纸上画呢?”他说:我怕弄脏我的画。”小宝跟我说完就低头画画,我拿出一支绿色的水彩笔,在他准备画草地的位置上随手画了一下,他哇”了一声便开始嚎啕大哭。抬头一看是我,所以没有动手,不能动手解他的心头之火他哭得更伤心了。我装作一脸茫然地样子说:怎么了?”他边哭边吼:你给我弄脏了!”我说:我想试试彩笔有没有水?”他依然哇哇地哭着,我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说:不是你告诉我这样检查彩笔水的吗?你刚刚还在然然的画纸上试过啊!你刚才怎么没有想到会把子源的纸弄脏呢?”他的哭声戛然而止,我问他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他说不对”我对他表示了歉意,并告诉他:老师会帮你修改,在我画过的地方,全部涂上绿色就是草地。他仔细看看,咧着嘴巴笑了。然后我又和小宝,然然一起修改了然然的画。
孩子只懂得爱惜自己的东西,不懂得去爱惜别人的东西,不会为别人着想。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或者是老来子,长期处在父母及祖辈的宠爱中,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悉心照料,只求给孩子多一些付出,而从不求回报,孩子认为:被他人关爱是理所当然的。长此以往,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同伴缺乏关爱。如果孩子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关爱,那么长大以后很难适应社会需求。
关爱他人妙妙是一个特别喜欢画画的孩子,对色彩特别敏感,平时也很乖。
有一天,我们吃中午饭的时候,菜是芹菜炒香干,妙妙怎么也不吃芹菜,我就问妙妙,为什么不吃。妙妙告诉我,芹菜不好吃,在家里,不好吃的东西我都要给爷爷。一开始,我告诉她芹菜很有营养,吃了会长的非常漂亮,妙妙还是不肯吃,我发现,我必须和孩子爷爷谈谈。交谈后,我发现:由于爷爷特别疼爱妙妙,孩子从小到大,好的东西都应该归她所有。父母长辈总是吃她不喜欢的东西,一味迁就。
好东西给孩子吃,不少家长认为这是爱孩子,让孩子生活的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孰不知这样是溺爱孩子,在害孩子。长辈的爱是很无私,很高尚的, 但是如果爱给的不恰当,那么这种甜蜜的爱,就会结下苦涩的果。孩子一味接收,不懂得付出,给予。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是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无法进行人际交往的。
关爱他人那么怎么让孩子关心,关爱他人呢?
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有要求有回报的爱。
父母长辈爱孩子,一方面应该是孩子感受到爱,另一方面,要让孩子认识到应该回报这种爱,比如在生活中 ,父母在做一些家务活时,可以交代孩子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端水,搬凳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能够身体力行的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学会爱父母。
培养孩子的共情意识很重要,孩子如果能体会到别人的辛苦,心疼别人的付出,自然会感恩。
对孩子的爱,应当是有分享的爱。
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是因为孩子觉得分享就会使他失去得到所得的东西。作为成人,应该鼓励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要与别人分享的意识,家长还要教孩子给家人分东西。比如当父母买回点心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让孩子分点心先分给老人再给父母,然后是孩子自己。然后对孩子进行表扬,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注重情感的爱。
现在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的爱狭义的理解为保证孩子的物质需求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却忽视了如何给在情感上给孩子带同情体贴和鼓励!孩子只注重了我只从而缺少了对情感的理解,很容易无法同情和理解父母,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冷漠,所以父母长辈应该重视孩子的情感交流嗯,在精神上给予孩子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