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作者: 無缺520 | 来源:发表于2019-08-01 11:31 被阅读1次

抛开事物看本质,我们真正意义上的要完成交易实现收益。

新零售的概念,【人、货、场】都体现出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着用户做业务。

今年似乎【中台】是互联网风口,越来越多的品牌商都在做中台的平台系统。

阿里巴巴在2015年12月进行组织升级,就是“大中台,小前台”的模式。主要的思路是打破原来树状结构,小前台距离一线更近,业务全能,这样便于快速决策、敏捷行动;支持类的业务放在中台,扮演平台支撑的角色。

业务中台需要收敛一些基础的业务服务,如会员、商品、交易、营销和结算等。这些基础的服务会被整个电商业务使用,所以统一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中台可以把它切分隔多个组件,多个组件汇总成”中台“。那么其实重要的角色扮演者,还是DMP数据管理平台,通过DMP数据管理平台整合线上线下的数据源,是把分散的多方数据进行整合纳入统一的技术平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和细分,让用户可以把这些细分结果推向现有的互动营销环境里的平台。

新零售的重要一环就是CRM会员管理,我们需要了解用户的购买行为数据

用户画像(示例)

根据画像我们知道用户的基本信息,用户的消费能力,商品的偏好能力,在大数据时代里,大家的信息都在不知不觉中就暴露在网络中。收集数据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用户,同时用户的数据隐私也被侵犯了。当然利大于弊,【插个话题:中国互联网中最成功的是解放了纸币支付,改成数字支付。好处是丢钱的情况少了,大家买大额物件也不在为了装一摞钱而苦恼,更多的是直接手机(支付宝,微信支付)那么感性的认知是手机支付不在有钱的概念,纸币有薄厚,手机支付只是数字,买的东西变为无感消费,从而加大消费成本。】回到话题,对用户打标签意味着我们和用户是在互动中接触沟通的。细分场景: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来到门店,或者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接触到用户。

一、广义的线上:

1)上网状态 (访问官网、访问百度搜索、访问电商网站)

2)社交状态(微信、QQ、whatsapp、探探、陌陌、钉钉)

3)游戏状态(魔兽世界、炫舞团、极品飞车、刺客信条、英雄联盟、王者荣耀...)

4)碎片化状态(访问头条、抖音、淘宝、小红书、值得买)

二、广义的线下:

1)综合商超购物状态(品牌零售大厦)

2)品牌快闪门店

3)厂区特卖仓(很少问津)

4)促销地推

这些细分场景下,我们都可以通过网络和线下门店的话术沟通了解我们的用户并给我们的用户打相应的标签。

标签的维度是区分很多种,我们根据AARRR模型来去定义。

获取用户(Acquisition)- 推广获客拉新

1)下载量,安装量,激活量

2)CAC,用户获取成本

提高活跃度(Activation)- 内容引导用户

1)DAU ,日活跃用户

2)MAU ,月活跃用户(指定周期内有启动的用户或满足其他条件)

3)平均使用时长

4)每日平均启动次数

提高留存率(Retention)

1)首日留存率

2)周留存率

获取收入(Revenue)

1)APA,活跃付费用户数

2)ARPU,平均每用户收入

3)ARPPU,平均每付费用户收入

4)每用户利润,LTV-CAC     (LTV:生命周期值。某个用户在生命周期内为该应用创造的收入总计,可以看成是一个长期累积的ARPU值)

自传播(Refer)

1)K因子   K(每个用户向他的朋友们发出的邀请的数量)*(接收到邀请人的转化为新用户的转化率)

方法论及我们的应用都有,但是缺数据源,数据的真实伪度,丰满度是我们做用户画像标签行为的来源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gf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