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分享无处不在。
共享单车、共享出租是分享,得到APP、大众点评、职友集等,是分享,微信朋友圈也是分享。
分享不仅仅是分享好玩的、好的生活方式,也是建立影响力的方式。
公司品牌和个人品牌,都需要影响力。
坚持做罗辑思维的罗胖,在2015年12月推出了读书平台“得到”APP,大火。从他的演讲中可以窥见关于影响力的端倪。
图片来自网络“我罗辑思维做的好,根本不是内容也不是视频,我们终极产品的第一代产品,叫——魅力人格体。我是为社会凭空增加了一个虚拟的人物,和Hello Kitty、蜡笔小新、米老鼠、海贼王也没太大区别的一个所谓的罗胖子。这是真正的价值点。”
“传媒可能正在发生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向,就是价值不再归渠道和产品所有,它直接归人格。”
“会影响、会说话、会制造势能,可能是未来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核心。”
《分享时代》这本书带来了分享思维、剖析了分享的本质,并分享了关于分享的学问。分享不止于分享,可以通过分享从而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
02
从中选取和个人分享的小细节进行学习,如下:
传递“干货”信息
你可以尝试发布实用或者幽默的内容,给出意向不到的诙谐回答,或者是付出更多的努力让你的产品更有价值。你的受众会根据这些信息的价值各自选取侧重点来进行阅读。
了解何时应该保持沉默
什么时候应该谈论自己的私人琐事,又在什么时候该去谈论其它事情——想要把握好这其中的时机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即使你每天都有关于自己公司的好消息要分享,也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大肆炫耀。在第一时间进行宣扬鼓吹可能会产生负面的效果,或者大大降低分享内容的影响力。
可以避免的内容
我们都可能遇到比人的主页或者朋友圈,他们分享生活的一点一滴,从第一次去洗手间到晚饭打算吃什么,几乎涵盖了人生中的每个瞬间。这显然有点信息过剩,对吗?
无论你作为个人还是作为一个公司品牌,分享的内容和频率都应该适度。
“除非你对于某些事情知道得比我多得多,否则我对你说的话没什么兴趣,我已经掌握了太多的信息。”
分享的渠道有哪些?
作者特别提到了“领英”、“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等等。
使用不同分享方式的人有不同的标签。
“领英”:职业主义者;
“facebook”、“twitter”:自娱自乐者;
“邮件”:工作相关,或者有思想的人;
1/3法则
就像投资和摄影一样,分享也可以尊崇“1/3法则”。将鸡蛋分开放到三个篮子里:1/3的新闻,1/3的想法,1/3自己策划的内容。
你的内容一直保持多变,在各个领域之间保持均衡,这将会为你的品牌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并给你提供更多帮助别人的机会。
个人和公司品牌的树立都是如此。
如果你在facebook上对自己孩子自吹自擂,就会更讨人厌。
在twitter上,如果一个人变得无聊、令人生厌、具有攻击性或者虚伪时,他们就会被取消关注。
03
本书从为什么会谈分享思维,到分享的学问,从人类进化的新阶段,品牌的独门秘籍,分享经济到重新定义“影响者”,内容比较全面,分享时代,如何缔造个人或企业的影响力,本书给予解答和指导。
本书的作者是布莱恩·克雷默,他是知名的演讲人、咨询师、教练和畅销书作者。他经常就分享的相关话题在世界各地演讲。在该领域的研究为他带来了多项荣誉。《福布斯》将其列为“25名最值得追随的影响者”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