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国僧人读经坐禅的好伴侣。中国的僧人在将禅宗传入日本的同时,也将饮茶的习惯带到了日本。留宋归国的禅师荣西著有《吃茶养生记》与《兴禅护国论》两本书,主张用禅与茶两大武器,以拯救末法之世。不过那个时候,茶与禅仍旧是两种手段——吃茶以养生,兴禅以护国。尚未合二为一。
荣西禅师画像
对茶与禅相结合作出了历史贡献的是村田珠光。珠光11岁时,在净土宗的称名寺当了小和尚。20岁时厌倦了出家生活,与师傅和父母发生矛盾后出走,四处漂泊。30岁投靠了著名的禅师一休宗纯,寄居大德寺,开始了修禅的生活。在这个过程当中,珠光将当时流行的禅院茶仪、奈良庶民茶、贵族书院台子茶糅为一体,将禅的精神注入其中,从而开创了草庵茶之风气。
那么,何为“禅的精神”呢?禅是梵文“Dhyana”(禅那)的音译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等,指的是安住一心,静心思考,使身心平和或体悟某一义理的过程与手段。有手段,便有目的。禅是手段,禅的目的便是“悟”。禅宗的悟,并不是领会了某一具体的道理,而是关乎人生的大命题。除却烦恼,明心见性,不碍于物,以至于到达解脱生死的境地。这也可以说是个人修为的最高追求。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追求,区别只是达得到与达不到,今人如此,古人亦如此。
现代人固然家事公事事事缠身,有万千烦恼,但远远比不上身处战国至安土桃山那个刀兵乱世的武士们。一旦披挂上阵,头颅便别在了腰间,不了悟生死,任何事都没法进行。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削发当和尚的,于是茶道,提供了修禅的另一条途径。斗室之内,主客分坐,无言点茶。于布置中,于举止中,于神态中,于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寻求了悟,体现了悟。禅宗的悟,讲求顿悟。然而顿悟并不是不修行。念经坐禅是修行,吃饭喝茶也是修行。于日常茶饭事中,悟得生死圆融,这是禅宗的要旨,亦是茶道的要旨。
利休说过一句话:须知茶道无非是烧水点茶。茶道是烧水点茶,却又不是简单的烧水点茶。水要烧得好,茶要点得妙,而这好与妙,却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融于行止。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客人,不同道具,大千世界,森罗万象,变幻莫测,变化无穷,皆应对无不如意,不喜不悲,不偏不倚,不多不少,得大自在。此种境界,若非了悟生死之人,焉能为之?此种境界,焉能不是大美!
添加和寂庵小茶人微信号,了解更多日本里千家茶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