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拗救方式
一、小借式(单句拗救)
(一)五言拗第一字者(第一式)
平平仄仄平之句式可变为仄平平仄平
五言拗第一字者,须用第三字救转。
北风天正寒(杜甫〈山馆〉)
到来生隐心(祖咏〈苏氏别业〉)
别离方见情(刘禹锡〈送河南皇甫少尹赴降州〉)
(二)五言拗第四字者(第二式)
平平平仄仄之句式,可变为平平仄平仄
五言第四字如果拗平,则第三字必易平为仄,亦即第三与第四字平仄互换,
此法多限用于出句,不可用于对句。
轻烟拂流水(戴叔伦〈送友人东归〉)
何时一尊酒(杜甫〈春日怀李白〉)
相逢尽乡老(张祜〈晚夏归别业〉)
(三)五言拗第三字者(第三式)
平平平仄仄之句式,可变为平平仄仄仄(三仄脚)。
五言平起出句第三字,依调谱应作平声,如易为仄声,下句也可以不救,
仍属合律。
寒潮信未起(储光羲〈寒夜江口泊舟〉)
秋声万户竹(李颀〈望秦州〉)
单于莫近塞(崔颢〈送单于裴都护赴河西〉)
(四)七言拗第三字者(第四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之句式,可易為仄仄仄平平仄平
一句中平平二字必相連,不可令單,以做詩忌犯「孤平」,此句如第三字易平為仄第五字斷易仄為平,仍保留兩平聲字相連。
夜夜月明聞竹枝(許渾〈下第懷友人〉)
月照洞庭歸客船(顧況〈小孤山〉)
抱病起登江上樓(杜甫〈九日〉)
「月聞」、「洞歸」、「起江」調譜原作「平仄」,亦可變為仄平,上拗下救,仍屬合律。如果此句第三字依律用平聲,則第五字反倒可以平仄不拘,原因是平聲不可令單,仄聲則不拘此限。如:
月落烏啼霜滿天(張繼〈楓橋夜泊〉)
洞在青溪何處邊(張旭〈桃花磯〉)
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霜」、「何」、「人」原調譜作仄聲而改為平聲,雖拗而可不救,仍屬合律。
(五)七言拗第五字者(第五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之句式,可易為仄仄平平仄仄仄
1、七言仄起出句,依調譜第五字應作平聲,如易作仄聲,下句也可以不救,仍屬合律。
2、五言平平平仄仄,若最後三字連用三仄聲,當句第一字必須用平聲;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若最後三字連用三仄聲,以平聲不可令單之故也。
悵望千秋一灑淚(杜甫〈詠懷古蹟〉)
朝罷須裁五色詔(王維〈和賈舍人早期大明宮之作〉)
莫道春風不解意(王維〈戲題磐石〉)
三詩中第五字「一」、「五」、「不」,該平而用仄,拗而不救,依例可以不救。第二首
「朝」字,依調譜當仄而用平,以七言第一字平仄可通融,仍屬合律。
(六)七言拗第六字者(第六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之句式,可變為仄仄平平仄平仄
承第二式,五言「三、四字」平仄互換,第四字為拗,則以第三字救轉。
此式中七言則在
第五字與第六字平仄互換,原仄而換平,原平而換仄,此為拗救法,
可以類推。
蜀主窺吳幸三峽(杜甫〈詠懷古跡〉)
直到相思了無益(李商隱〈無題〉)
𦍑笛何須怨楊柳(王之渙〈涼州詞〉)
「幸三」、「了無」、「怨楊」依調譜作平仄,詩中皆作仄平,以第六字該仄而拗為平聲,故第五字則以平聲易為仄聲救轉。
二、大借式(双拗及其救法)
(一)五言一联拗第三字者(第七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之句式,可易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唐代诗人喜用五言出句「仄仄仄平仄」之声调,上句三连仄,下句则用三平或四平,即
「平平平仄平」或「仄平平仄平」以救转。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杜甫〈题元武禅师屋壁〉)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孟浩然〈晚泊寻阳望庐山〉)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一联中「石」、「几」、「客」该平而改作仄,称拗。下句「江」、「都」、「天」该仄而改作平,称救。
(二)五言一联拗第一字者(第八式)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之句式,可易为「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这种方式是在上式拗救的基础上稍作变化而已。
时有落花至, 远随流水香。(刘春虚〈阙题〉)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林卧避残暑,白云长在天。(李嶷〈林园秋夜作〉)
(三)五言一联拗第四字者(第九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之句式,可易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五言律诗的出句凡拗为「仄仄平仄仄」者,都应在对句第三字用平声救转。
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过〉)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王昌龄〈送李棹归江东〉)
出句上、不、橘三字易平为仄称拗,对句松、吹、烟以平声救转。
(四)五言一联拗三、四字者(第十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之句式,可变为「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五言律诗的出句,凡五字全仄者,都应在对句第三字用平声救转。
渐与骨肉远 ,转于僮仆亲。(崔涂〈除夜有感〉)
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孟浩然〈广陵别薛八〉)
此地际会夕,当时雷雨寒。(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五)五言一联拗一、三、四字者(第十一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之句式,可变为「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五言律诗出句凡拗为「平仄仄仄仄」者,都应在对句第三字用平声救转。
高阁客竟去 ,小园花乱飞。(李商隐〈落花〉)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杜甫〈初月〉)
陶令八十日,狂歌归去来。(李白〈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六)七言一联拗五字者(第十二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之句式,可易为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七言平起式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字该平而用仄为拗,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字必须改为平声以为救转。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杜甫〈九日〉)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对句又常与「仄仄仄平平仄平」并用,亦即第三字与第五字互换平仄,亦属变格。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白居易〈昭君词〉)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溪云到处自相识,山雨忽来人不知。(何绍基〈山雨〉)
(七)七言一联拗五、六字者(第十三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之句式,可易为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此式则是第十式由五言增至七言而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树阴满地日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夏意〉)
水真绿净不可唾,鱼若空行无所依。(楼钥诗)
(八)七言一联拗第六字者(第十四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之句式,可易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七言平起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除一、三平仄不拘外,有拗第六字者,
对句第五字须改用平声救转。元遗山集中多见此例。
春波淡淡沙鸟没,野色荒荒烟树平。
青山两岸多古木,平地数峰如画屏。
东门太傅多祖道,此阙诗人休上书。
孤平的定义:在律诗有韵脚的句子中,亦即平脚句,除了韵脚的平声字外,其他的平声字不可落单,亦即其他的平声字必须最少要有一组相连的平声字,否则就是犯了「孤平」。
如:
1、五言「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平仄仄平」。
2、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亦不得改为「平仄仄平仄仄平」,因为除了句脚外,其馀的平都落单,并不相连。
2022.04.06 舞蝶制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