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的孝廉王鼎实,是我戊午年的同年生,年少聪颖,十六岁就考中乡试,但是考了三次春试都没有考中。有亲戚住在京城,就留王鼎实住在家中。
一次,王鼎实生了病,就不再吃饭,每天喝几杯冷水,对亲戚说,我的前世是镜山寺中的一个僧人,修炼了几十年,几乎要得道。只是平生看到那些年纪轻轻就考中的人,心中羡慕,又贪图荣华富贵,所以不能摒弃杂念真正得道升仙,因为这个原因,我还要堕落两世,如今只是第一世。不用几天,我就会投胎到富贵人家,也就是顺治门外的姓姚的那户人家。你留我住在这,没有离开京城,我想也是定数吧。
王鼎实的亲戚就劝慰他,他说道,生死有命,没办法再久久停留在人间了,只是父母生我的恩德,不能割舍。说完,就要来纸笔写下书信作别父母,内容大概是:我不幸客死在千里之外,而且年纪尚轻,留下了年少的妻子和孩子,连累了父母。只是,我并不是你们真正的儿子,有个弟弟才是你们的亲生儿子。父亲啊,您可记得当年在茶楼和镜山寺的僧人喝茶的事情吗?我就是那个僧人啊,但是和您交谈非常开心,心中想到父亲您忠诚敦厚,为何上天不给您留下子嗣呢?这么想来,就投胎当了您的儿子。我的妻子也是幼年时候结下的缘分,不过镜花水月,匆匆相聚,不能久久相伴。父亲千万不要把我当作亲生儿子,马上割断对我的情感,宽恕我的罪过吧。
王鼎实的亲戚问他什么时候托生姚家,王鼎实回答说,我这辈子没有犯下大的过错,现在的我死了,姚家那边就会生了,不需要等到轮回。过了三天,巳时,王鼎实要来清水,梳洗完毕,就坐在床头,叫来亲戚,和平时一样笑着问道,午时到了吗?亲戚回答说,正午了。于是,王鼎实拱手作别而死了。亲戚去拜访姚家,果然在当天生下了一个儿子,姚家从事骡马行业,家中有万金。
注解与思考:
王鼎实算不算孝子呢?从写给父亲的告别信就能够看出来了。更有意思的,我们能从故事中发现袁枚对科举和官场的态度,镜山寺僧因为羡慕年少登科和荣华富贵而不能得道,最后轮回转世再经历考试。这么想来,又有什么意义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