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山归寺僧

作者: 铅笔芒种 | 来源:发表于2022-10-16 21:02 被阅读0次

送普上人还阳羡

【唐】皇甫曾

花宫难久别,道者忆千灯。

残雪入林路,暮山归寺僧。

日光依嫩草,泉响滴春冰。

何用求方便,看心是一乘。

皇甫曾,润州丹阳人,唐玄宗天宝十二年进士,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刘长卿、独孤及、皎然、陆羽等友善。

阳羡,就是今天的江苏宜兴。普上人要回阳羡山中的寺院去了,诗人作诗相送。小诗融叙事、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耐人寻味。

花宫,指佛寺。比如唐李颀 《宿莹公禅房闻梵》诗云:“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鐘漏稀。”唐李白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有句:“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

诗以揣摩普上人的心理开篇,佛门中人,出山门来,是谓弘法度人。但究竟难以远离寺院,不能忍受长一点的分离。因为普上人心心念念都在佛法修行上面,《妙法莲华经》说:“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一番弘法后,上人还要回到寺院,精进佛法。

上人离开红尘,在暮色中,顺着残雪犹存的林中小路,向寺院归去。这是早春时节,山道上的残雪还没有化去,初生的春草已经不畏严寒,在夕阳的光晕里舒展身姿了。陪伴上人的,除了新萌的嫩草,还有打破春冰的山泉之声。

诗人是红尘中人,目送上人独自归去山中的身影,渐行渐远,自然免不掉生出依依不舍之情。

然而,与上人交往,在友情中诗人也会获得佛法的熏染。

即如眼前,上人的身影渐渐隐没在山林中。夕阳的辉光依着嫩草向前伸展,山泉滴答,春冰断续,自然按照自己的时序自然而然地存在着、变化着。这里面也蕴藏着佛法呢。

何必到处去寻找什么方便法门,要从眼前景悟到本心,悟到自性,这就是一乘法啊。《妙法莲华经》说:“十方国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看心是一乘,领悟到这点,诗人也是有上根的人。普上人这一趟出寺、回寺,诗人在佛法上更有进益了呢。

相关文章

  • 暮山归寺僧

    送普上人还阳羡 【唐】皇甫曾 花宫难久别,道者忆千灯。 残雪入林路,暮山归寺僧。 日光依嫩草,泉响滴春冰。 何用求...

  • 山家暮归

    远山近水平畦葵 蒹葭露润轻鸥飞 青柏间松争翠碧 红蓬映蓼斗芳菲 爨烟结雾黄梁垂 山野牧人正晚归

  • 春山暮归

    林花送溪水,老鹤别无言。 竹影斜陽照,好风惠故园。

  • 镜山寺僧

    钱塘的孝廉王鼎实,是我戊午年的同年生,年少聪颖,十六岁就考中乡试,但是考了三次春试都没有考中。有亲戚住在京城,就留...

  • 山寺僧明觉

    1.山寺细雨润桃花,不觉一眼已千年。 从前在明觉山上有一座古寺,由前朝帝王建造修葺,只因祈福于民,庇佑苍生。前朝政...

  • 五蕴皆空

    千山归暮雪 相聚为离别 缘自无中起 定相归无中

  • 《西樵山游记》

    西下夕阳红,樵影卧江边。 山寺金钟鸣,游子暮暮归。 万家炊烟起,星火灯幽微。

  • 春日

    层山遮远黛, 新雨初歇时。 倾城珠帘卷, 不见暮归迟。

  • 牧归

    袅袅山烟暮,骑牛野径归。 横笛吹牧曲,又见鹧鸪飞。

  • 独语

    文/by 南斗雨 南云去 北云去 兜兜转转 水复不遇山穷 晨鸟归 暮鸟归 路转山回 柳暗却又花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暮山归寺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gl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