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俩本书一本是《雨季不再来》一本是《撒哈拉的故事》作者都是同一个人三毛,一位台湾女作家。
三毛与二毛
三毛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女作家,我读的第一本散文集就是三毛写的《撒哈拉的故事》那时候我读小学4年级。那时候吸引我的不是这本书的名字而是作者的名字三毛。我起初一直以为她就是《三毛流浪记》里的那个三毛,直到读了她的那本《撒哈拉的故事》。小学的我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哪一篇叫做《哑奴》的文章,其他的都是囫囵吞枣一般的看而且当时的只是水平有限还有很多不认识的生僻字。可以说我是从《哑奴》这篇文章知道了三毛是个作家而且还是和女作家,她认识过一个可怜的哑巴奴隶,而且他还帮助过这个哑巴奴隶和他的家人。但是身为奴隶的哑奴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买卖的命运,悲惨的和家人分开。这是我第一次读《撒哈拉的故事》仅有的记忆。
三毛与二毛
第二次读《撒哈拉的故事》就是现在,这次读的比上次快多了,可能是小时候读过一遍的关系把。但是第二次读的感觉和第一次读有了很大的不同,第一次我只记住了哑奴的故事,第二次读让我完整的经历了一次和三毛一起旅居撒哈拉的经历。从初来乍到的用棺材板做桌子书架,到那些医药箱当“医生”再到偷懒撒哈拉妇女洗澡,请丈夫荷西的同事和老板吃中国菜。一件件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在三毛的笔下确实那么的有趣。第二次读《撒哈拉的故事》也让我重新认识了书中的男主人公,三毛的丈夫荷西一个有趣的老外。
三毛与二毛
我在第二次读的时候还专门了解了一下这本书的故事背景,三毛向往撒哈拉是因为她觉得撒哈拉是她梦中的故乡,她灵魂的归宿。所以她决定来撒哈拉生活,而爱着他的荷西也义无反顾的陪着她,甚至在她之前把工作找到了这里。撒哈拉一个酷热的沙漠世界。我想也只有荷西这样得男人才能配得上三毛这样的女人,一个愿意陪伴三毛这样一个有着自由灵活的人,做她灵活的归宿陪伴她到任何她想去的地方,做任何她想做的事。
三毛与二毛
在第二次读《撒哈拉的故事》的同时我还同时在读三毛的另一本被三毛自己称作还是二毛的时候写的书《雨季不再来》。如果说《撒哈拉的故事》写的是生活,那么《雨季不再来》写的就是青春。
三毛与二毛
《雨季不再来》中写的是三毛对于青春的彷徨和青春期中那种朦胧的爱情,读初中的三毛的和我们上初中时一样对待爱情的态度一样,既向往又有一丝怯懦。而三毛的那个时期比我们更加压抑。三毛虽然读的不是女校,但是他们那个时候男生和女生是分开上课的。那时隔开男生和女生的不是桌子上的一条三八线而是一间间教室一堵堵墙。那是哪个男生和女生只要哪怕多看对方一眼那都是天大的新闻,但是三毛还是试着冲开枷锁和她“结拜”的姐妹们和另外“结拜”的男生去“约会”看电影这些被那事称为禁忌的事。
三毛与二毛
三毛书中的“花季雨季”虽然与我们的有些不同,甚至叫我们看来有些古板保守。但是细细读来还是有着和我们同样的甜蜜与苦涩,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时光冉冉但那18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忘却的时光,雨季不再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