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9月份很多人说化工有色(周期)已经见顶。但凡大宗商品价格下降,那么这些周期股价肯定会加速下跌。——这是很多大佬的看法。
我个人觉得,周期并没有见顶。原因如下:
很多人认为周期价格下跌的逻辑,是美国会加息+周期行业扩产(导致产能过剩)+疫情的平息+政府干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不合理(是供需错配导致的暂时的供不应求,没有可持续性)。
关于美国加息,我们无法左右。但大多数观点认为美国要兼顾市场和就业率,所以今年是不会加息的。而现在是10月份,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到2022年,三个月,我觉得完全可以在涨一波。
关于周期扩产,从公告,融资,到选址,建厂,到投产再到产量满负荷,这个最少要2—3年吧。其中会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半路撂挑子,也是可能的。就算没有。2年的空档期中,,一年的供需的失衡,也很有想象力。我还有一种想法:难道哪些扩产的周期行业领导者都是傻叉?想不到产能过剩?!
政府干预。看看7月份政府干预的煤炭钢铁。这个上涨,是全球的,政策干预效果有限。
最后,供需错配,短暂的供需失衡。疫情平息,看看国外新闻,大多人是唱好。但真的有那么乐观吗?年终疫情平息,那么还是我之前提到过的各行各业都有生产的需求。不光是周期。
其实从一部分周期得益于新能源,已经可以说荣损与共了。下游新能源产业链蓬勃发展,难道上游会嗝屁?会嗝屁的都是披着新能源外衣的假企业。
另外还有一部分得益于碳中和,难道也会嗝屁?
这其中的周期行业,会嗝屁的肯定是竞争力薄弱的。话说回来,哪个行业不是如此?!
我自己也被我这个想法吓到了!但是,还是那句话,谁又能预测市场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
我的逻辑便是,在这个大变革的节点,周期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属性。周期已经不是过去的周期。许多人都在说“万物皆可周期”,却又同时只把大宗商品视为周期。
周期为他赚钱时,一副嘴脸。周期衰弱时,又一副嘴脸。
君子善假于物。
未来的几个月见证吧。
我是小白,入市2月。高抬贵手,不喜勿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