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散文想法
霍金的离去和杨振宁的归来

霍金的离去和杨振宁的归来

作者: 刘皮皮有点皮 | 来源:发表于2018-03-17 21:17 被阅读266次

    最近这几天大家的朋友圈应该和我一样被这条消息刷屏了:

    “2018年3月14日,当世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先生逝世,享年76岁。”

    仿佛一夜之间整个票圈都成了物理学的信徒,虔诚地向世界展示着他们对伟人的敬仰,生恐落后一步。

    一时间,自媒体圈嗨爆了,朋友圈也沸腾了,巨人的离去并没有为这个世界带来过多的悲恸,反而掀起了一场名为“哀悼”的狂欢。

    记得之前,屠呦呦获诺奖恰逢AH婚礼,铺天盖地的婚礼刷屏遮盖了诺奖的锋芒。

    有人说,这叫将军坟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

    到了后来,杨绛先生的离去引起朋友圈哀鸿一片。

    前几天霍金老爷子的去世又掀起了这场潮流。原来,伟人的离去竟然可以发酵成全民的狂欢。

    真想问问朋友圈转发点蜡烛一路走好的各位,有多少人看过霍金先生的著作?

    我看过。

    并且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学室友得知我在看《时间简史》的时候那种看待怪物一样的眼神,让我根本没有勇气再去承受第二次。

    通过这几天的刷屏,我想大家对霍金先生应该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以上复制于霍金的百度百科。作为一个物理门外汉,看了这些叙述以后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不明觉厉。我和朋友圈的各位一样不懂物理,更不懂这些高端理论。同样的,我们却知道黑洞,知道宇宙无穷,甚至有时候还能就这些观点和旁人谈上一谈。霍金先生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将枯燥的科学翻译成了浅显的文字,让普罗大众也能捧瓜一观。

    年轻的时候为了装逼,物理方面的科普著作我读过不少。大部分都看得云里雾里,唯独《时间简史》让我读完以后还想二刷,并且真正地看了进去。

    霍金先生一生致力于科普工作,他撕掉了神坛的面纱让科学变得接地气。再加上他本人的遭遇,让励志有了最高级的定义。这是一个遭遇重重磨难依旧身残志坚的顶级教材,我相信很多小伙伴的作文里都曾经用他作为过奋斗的佐证。不得不说霍金先生确实是伟大的,但是和他一样伟大的却还是大有人在。

    知乎上有个提问:“霍金和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哪个更大?”

    答案一边倒地偏向杨振宁。我不懂物理自然不好评判两位科学家孰高孰低,但我却知道霍金先生的离去引起网友们的哀悼,而杨振宁的回归却掀起了一场骂战。

    当真是云泥之别。

    凑巧的是学术上对这两人的评价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不过顺序正好相反。

    看到这里了肯定有人要喷了,杨振宁老牛吃嫩草你还替他说话,是不是三观有问题?

    对不起,我三观还挺正的,杨振宁一没胁迫二没拐卖,本是你情我愿的事情有什么可喷的?

    有人说,杨振宁最大的错误就是他还活着,他活生生地和我们一起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呼吸同样的空气看同一片蓝天。所以他活该被喷。

    我知道杨振宁在知道霍金以后,并且是出于偶然。作为人物专题副编,有一次需要写邓稼先,所以看了不少关于邓老的资料,不可避免地便知道了杨老。当然,也知道了那些一直围绕在他周围的争议。

    有人喷他不爱国,后来他回来了,带着设备和先进的经验,还有一众奋斗在一线的科学家,于是你们又说他是回来养老圈钱的。

    呵呵。

    百度一下杨振宁为我国科研事业捐了多少钱再来说好吧?

    又有人说他八十二岁娶了二十八的翁帆,道德败坏。

    呵呵。

    刘昊然和周冬雨让你睡你睡不?

    双标这玩意儿确实是个好东西,总能轻易让人高潮。

    前面说了,我不懂物理,所以也懒得贴杨老的学术成就。

    但我知道一点,杨振宁有十三项诺奖级别的研究。

    杨振宁力促中美建交。

    杨振宁捐资成立基金会和研究院。

    杨振宁在文革期间回国点名要见邓稼先间接救了老邓和其他两弹研究者一命。

    无论做了多少,但他生于中国,所以他被喷。

    道理只有一个,外国的月亮总是圆的。

    我并不否认杨老的污点,但当真至于全网黑的地步吗?

    大概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好的吧。

    所以霍金去世被纪念,杨振宁回归被狂黑。

    我们中国人讲爱之深,责之切。

    所以中国的护照比不上美国霸气,青岛的下水道没有德国牛逼,日本夏令营更是好得呱呱叫。

    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

    于是有了键盘侠噼里啪啦。

    最后,还真想问各位一句,你们有时间简史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霍金的离去和杨振宁的归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ts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