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做思维导图,你觉得重要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从上周日就已经读完,但是在写拆书稿时,始终找不到感觉。眼看离交稿日期越来越近,都要焦虑死了。
做完三栏笔记以后就打算概括要点动手写了,对于要点却怎么也找不到方向,随后就打算边写边找感觉。
可想而知,没有方向连开头写的都不会让自己满意,经过了3、4次的开头推倒重来,还是决定先概括要点。
打开思维导图,开始对照本书和笔记捋顺逻辑关系。对我来说,做思维导图实在是一个烧脑的过程,自己概括能力比较差,所以有点排斥。
三栏笔记的方法已经能够让我精读一本书了,所以就打算放弃思维导图这一步。但实际上,在学习初期就跳着走只会摔得更惨。
用二三十分钟做好思维导图,才确定下来要叙写的方向,最后经过一个下午形成了初稿,也让自己深深送了一口气。
思维导图看似不太重要的一步,想不到会带来这么大的困扰。不过这也因人而异,如果逻辑清晰的人或者读书效率高的可能不会需要,对于自己而言,估计在前期是不可省略的一步了。
阅读时做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还原作者写作时的整体思路,有效的梳理书中的内容。通过逐层拆分的方式找出每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回顾一本书中的重点内容,实现辅助思考,帮助我们理解内容的逻辑关系。
做思维导图的软件有百度脑图、幕布和Xmind等,我通常使用的方式是百度脑图,因为我比较习惯电脑写作,百度脑图可以在线操作,不需要下载和付费,操作方便。
幕布在手机端用的多,如果不方便用电脑时幕布就是不错的选择,只是相对电脑端看起来要比较费眼一些。
所以,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提高阅读的质量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