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喜欢林海音散散淡淡的叙事风格。
《城南旧事》入选过教育部的推荐书目,很火。正火时没读,火过了才读的。是怕,觉得跟风跟紧了,容易失去应有的独立和判断,主动保持与潮流的距离,也算一种自知吧。
我的《城南旧事》是浙文版的,精装。我对装帧没有要求,不脱页,字迹清晰,干干净净,看起来不累眼睛就行,彩不彩页,插不插图倒很次要。若好文恰好配上好图,那便是好上好了。《城南旧事》的插图就恰好,手绘,白描,简洁,少而精,正合我意。英子的模样与我想像的正好吻合,齐眉刘海、斜襟上衣、及膝短裙、长筒袜、平底鞋。
我翻书翻得慢,一点一点地翻,翻到《兰姨娘》那一节,兰姨娘还没出场,猜度兰姨娘是什么样的。英子之前遇到了疯子,遇到了贼子,在英子眼里,疯子并不疯,贼子也非贼。疯子情深意长,实际上是痴情女;贼子义重如山,实际上是真男人。那些与世俗背离的东西在英子眼里都单纯而美好着,分不出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就像分不出天的蓝和海的蓝一样。英子发现的,其实是俗世的真相,这世间不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许多人常常处于灰色的中间地带。比如我就是这样,不好不坏,不黑不白,不优不劣,不上不下,不高不矮,不苦不乐,不高尚也不卑贱,不幸福也不痛苦,不富有也不贫困。
《城南旧事》里夹着一条黄丝带,一头固定在书脊上,拉过书页,露出丝带头儿,相当于书签。看到黄丝带之前我也没用过书签,都是把书页卷角翻折;下次再读,依着折页翻开来,铺平书页继续读。我读书不太讲究,读过的书中总有划痕字痕折痕,觉得有了这些痕迹,这书才真正属于我,否则,这书丢了坏了送人了,随便怎样,毫不可惜。
看过一段文字,说“要到一个旧书店,得绕过一条街一条巷,再绕过一条巷,再绕过一条街,绕过一幢老房子”。真是绕啊!我也是绕的,兜兜转转、千回百折,绕啊绕,觉得这样的绕弯儿真是好,一弯儿,柳暗花明,一弯儿,曲径通幽,一弯儿就有了情致有了话题。
林海音也特别会绕弯儿。一不小心就绕笔描写宋妈掸灰,扬起满屋的灰尘,“爸爸常常对妈妈说,为什么宋妈不用湿布擦,这样大掸一阵,等一会儿,灰尘不是又落回了原来的地方了吗?但是妈妈总请爸爸不要多嘴,她说这是北京的规矩”。想到我们家秦孃,洗碗老是大碗重小碗,这碗重那碗,乱七八糟叠在一起不倒就算完事。取碗时,稍有不慎,那碗垛哗哗啦啦垮下来,要么碎,要么缺。泥爸说,得和秦孃说说,不同样式的碗碟该分类叠放,既好看又好拿。我相对宽厚,觉得秦孃那么大年纪,还被教怎么叠碗,脸上会挂不住,所以不说,见一次,重新整理一次,没看见也就算了。
其实,小人物都是这样的,鸡毛蒜皮、鸡零狗碎、没有大背景、大事件、大意义、大主题,只有小幸福、小快乐、小困惑,小忧伤。小百姓,若要书写,字里,多半也是这些小玩意。
字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