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街头的小摊和市井的小贩一直是重要的饮食来源。他们可以提供各种不同口味的小吃和家常菜,非常受人们欢迎。同时,贵族和富人家中也有自己的厨师和仆人,他们能够烹制各种高级美食并送到主人的餐桌上。
尽管古代没有像我们现在拥有的那样高效的外卖服务,但从唐朝开始就有外卖服务的史料记载,人们也会时不时把美食送到他人手中以示友好。
在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专门的“送饭车”,拉着以保温锅为主的食品一路向客户们的家中出发。
在宋朝,最具代表性的外卖就是“夜市”。夜市就是在夜间举办的市集,主要出售小吃和饮料。以南京为例,当时的夜市集中在闹市区,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如炒面、烤肉串、鸭血粉丝汤等等。夜市上的小吃多数是当日制作,食材新鲜,味道鲜美,颇受市民的欢迎。
外卖的标配
我们现代人的外卖,所有的餐具以一次性为主,没有回收这这回事,而在宋朝,市民们如果想叫外卖,就会差人到饭馆、酒楼提前点好菜,然后由店伙计按照预约时间直接送上门。与我们现在使用的一次性餐具不同,宋朝外卖的派送餐具是需要回收使用的,正是因为如此,宋朝外卖的派送餐具更为讲究。
“温盘”是宋代外卖的“保温箱”,解决了递送过程中外卖菜品的保温问题。
温盘是一种厚底、双层内中空的盘子,在使用前向中间夹层内倒入热水,就能起到保温作用,起到类似作用的还包括温酒壶、温碗等等。
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在城市发展较好的地区,人们会在街上看到一些“送饭铺”,他们会从客户处取走订单,并把美食送给客户。这是温盘的延续。
此外,食盒送外卖也是宋人的日常。类似现在的网上的保温盒,中间有好几层,各种菜式分门别类地放好,以免菜肴串味。
外卖品类
另外,宋朝的茶楼也可以视为一种外卖服务,当时的茶楼最喜欢的就是点心,如芝麻球、葱油饼、春卷等等,而茶楼也将这些点心卖包带回,供顾客外带,满足顾客外出需求。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流行的外卖就是摊贩。摊贩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他们会将自己专门制作的点心和特色饮料摆放在摊位上,出售给路人。摊贩的流动性很大,可以到处跑,因此也是一个实际的外卖形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6101338/00f2d50124bc47c0.png)
甚至,在古代还有用船送外卖的方式。《梦粱录》中记载:“撑船买卖羹汤、时果、酒水、菜蔬、鸡鸭、海螺……及点茶,供茶果。”而且外卖船送货的速度还非常快,顾客下单之后,小船会在短时间内就把餐品送到顾客的手上。
总之,在宋朝,人们虽然没有现代化的外卖平台,但是通过夜市、茶楼和摊贩等渠道已经实现了外卖服务的需求。而这其中的小吃,在宋朝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扬,成为了当时的一道“美食文化”。
尽管这些服务不如现代外卖那样便捷高效,但这些“古代外卖服务”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
美食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形式中不断地演绎着属于它们的故事。
本人为本账号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您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让专业的历史更加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加通俗,让通俗的内容更有深度,更多内容请关注本账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