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江西中医药大学
医案1——苓桂术甘汤证

医案1——苓桂术甘汤证

作者: 燉烛 | 来源:发表于2020-01-29 11:17 被阅读0次

家母素有眼皮发肿,周身出汗,入夜尤甚,咳喘口干,喜欲饮水,身常伴有水肿浮起样疙瘩,起无定处,时发头晕,二便尚可,睡眠不好,易疲惫。脸色偏黑,水滑舌,边有齿痕,舌苔白,脉象弦滑。

余一诊诊断为脾阳不足,无力运化水饮,仲景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脾阳不足,无力化饮,则水饮聚集成邪,其性流动,水邪射肺则见咳喘,水气凌心则见心悸,水气上冲与头则见头晕,水邪流动于周身,得阳气则发为汗,其夜间阳气收敛回体内,故夜间出汗尤甚,不得阳气则为皮肤水肿。同时水邪困脾,抑制脾升清功能,故口干喜饮,投以苓桂术甘汤。

        茯苓60g。  桂枝45g。  白术30g。  炙甘草30g

                                                                              一煎两服

                                                                            共投12余副

服药后自觉口渴减轻,喜饮水减轻,皮肤水肿服药时有所减轻但无根治,出汗得到较好治疗,但胃中疼痛,至小肠部下坠感严重。实桂枝,白术量较大,一热一燥,若胃阴不足,则疼痛感明显,茯苓其为利水渗湿,引脾部水邪向下流动,故见中焦下坠感严重。

按一:皮肤周身水肿,肿位处于皮肉之间,亦为营卫之间,治水肿之法无外使皮肉谐和,营卫不突,盖脾主肉属营,肺主皮属卫,使脾肺各司其职,则水肿治矣,又故人身水邪未除,易犯脾肺,使皮肉,营卫不和,则水肿出矣。

按二:《经》云: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又云: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而《经》中又以脾象地,故人之汗,实则在脾也,故投苓桂术甘汤,汗出得治。

相关文章

  • 医案1——苓桂术甘汤证

    家母素有眼皮发肿,周身出汗,入夜尤甚,咳喘口干,喜欲饮水,身常伴有水肿浮起样疙瘩,起无定处,时发头晕,二便尚可,睡...

  • 今天只讲一首经方丨关于真武汤,我是这样理解的

    前文述及苓桂朮甘汤、苓桂枣甘汤、苓芍朮甘汤证,今尝试论述真武汤证,并稍述其与诸方的区别。 1真武汤条文释义 先列条...

  • 今天只讲一首经方丨关于真武汤,我是这样理解的

    前文述及苓桂朮甘汤、苓桂枣甘汤、苓芍朮甘汤证,今尝试论述真武汤证,并稍述其与诸方的区别。 1真武汤条文释义 先列条...

  • 今日必背方歌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仲景方,中阳不足痰饮猖, 咳逆悸眩胸胁满,温阳化饮功效彰。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寒...

  • 郭生白传习录精要77

    228.肾积水 肾积水可以用苓桂术甘汤,用甘澜水更好。 229.脑积水 苓桂术甘汤,加上增加脑循环的川芎,黄芪,党...

  • 郭生白传习录精要 077篇

    228.肾积水 肾积水可以用苓桂术甘汤,用甘澜水更好。 229.脑积水 苓桂术甘汤,加上增加脑循环的川芎,黄芪,党...

  • 2020-08-30

    上午看了心阳虚水气上逆和脾阳虚肾阳虚的条文,桂枝甘草汤一类,桂枝加桂汤,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小建中汤,真武汤,...

  • 温化寒湿剂:苓桂术甘汤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真武汤 实脾散

    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 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 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 转群

    晕眩症的分类 一,坐着躺着感觉不到,但是站起来感觉晕眩,是苓桂术甘汤症,就是消化系统有太多痰水造成的。苓桂术甘汤还...

  • 健脾祛湿第一方——苓桂术甘汤

    健脾祛湿第一方——苓桂术甘汤 世上流传祛湿的方子很多,但是最经典的还要说张仲景的苓桂术甘汤,它符合养生的最高境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医案1——苓桂术甘汤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yv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