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思路是我早上走路想起的.从初二开始,儿子就表现出对数学强烈的兴趣,平时做题还行,但考试没有几次满意,150的满分一般是137分左右,有时能冲上140多.
不满意之处不是后面难题,而是前面简单题,几乎每次都能丢5分左右.败在简单题上,他心有不甘,我和他爸也在琢磨,到底是哪儿没学好?
专门和数学老师沟通过,老师的看法是他思考太快,而手写得慢,容易产生一些简单的错误.
这样的情况一直从初二下到初三上,到了今年,这个简单错误突然就没有了.前面22题大部分简单,他仅仅用22分钟就能做完.以前我不懂,不去关注记时做题.直到一次家长会,听姚老师聊,她监考数学,是第一考场,是全校的前30名学生,大部分孩子用20多分钟就做完了前22道题.这个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只有前面做得又快又好,你才有足够的时间去死磕后面的大难题,尤其是25题几何题,很折磨人的,有时用导角,做好几次相似,或者全等,才能有眉目.孩子真心不容易,这样的题,每次都能做出来,还做对!
在初二,老公陪孩子一起做几何题,儿子明显不如爸爸,有些难题也愿意回来和爸爸讨论,在他看来,这算是帮他大忙.其实,这样做,无疑帮助孩子练就了很强的讲题能力.儿子经常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题.
到了初三,孩子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也慢慢指望不上爸爸.一是爸爸有些假装不会做,二是有些题尤其是中考前的综合型大题,老公越来越没有孩子做得快,而且还做得好.多数时候,用搜题来解决,然后父子俩一起碰撞.这个过程特别好!
这次市模拟,前面小题做得好,但儿子栽倒在24题第3问,很简单的题,共7分.由于审题错误,儿子的答案当然就错了.孩子很不甘心,不是因为不会做.
我想说:做一套数学题,可以和指挥一场战役一样.你就是统帅,那些知识就是你手里的兵,如何布局,排兵布阵,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考虑好.简单题要又快又对,难题保证做对,这个能力需要不断磨练,也能培养孩子的心性.儿子现在正朝这个方向努力.我相信他,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