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乞巧节)

作者: 落幕红尘 | 来源:发表于2018-08-17 02:58 被阅读832次
图/网络
七夕的前世今生

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越南、日本、韩国等)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这一日女子会祭拜织女、访闺密、切磋女红、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称做“女儿节”。织女善织,女子通过拜祭织女来祈求获得灵巧的技艺和美满的生活。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将女子乞巧的活动设定在农历七月初七呢?原来,女娲创造苍生时,在第七日造出人来,初七为“人日”。“七”还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数字:人有七窍,乐有七音,人有七情,天上有七仙女,曹植七步能成诗,日常生活七件事,彩虹的颜色是七色等等。

图/网络
牛郎织女的传说

“牵牛”和“织女”最早见于《诗经》,源于人们对星辰的敬畏和崇拜。

汉初《淮南子》中有“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的记载,两汉时还产生了最早的关于牛郎织女形象的绘画和雕刻。

南朝时,牛郎织女的故事进一步完整。

到了唐代七夕又成了定情的代名词。

两宋时可以说是七夕节的鼎盛时期。

到了现代,直指当今社会。这个节日赋予的色彩和含义,变着法的想往情人节上靠拢。想把人们脱轨的情绪,崇拜西方情人节2月14,重新拖回到原发地自己国土的‘七夕’情人上来。

在我国,如今七夕被误认为只有情人节一个功能,媒体、商家和大众是不是更应了解这个节日的真正底蕴?

在我们国家牛郎织女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这个故事里,主旋律宣染的是爱情的忠贞,虽故事在人们的头脑里悲情的成分多一些,但宣扬的是爱情的忠贞不渝,即使面对的是刀山火海,两颗相爱的心也终身不离永生相伴。

我们就是要在这不离不弃悲情爱情故事里面,创造出新的只属于我们自己的爱情佳话。

我是过来人,我的爱情不悲苦,也不浪漫,却很甜蜜。

你的呢?

图/网络

相关文章

  • 七夕节~会情郎

    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晒书晒衣可防虫。 乞巧诗 今夕乞巧会情郎 ...

  • 乞巧节:我的大名叫七夕

    现在的少男少女只知道情人节或七夕节,而不知道乞巧节。 乞巧节和七夕节虽然在同一天,但是内容绝不相同。 乞巧节是少女...

  • 七月初七,七夕,乞巧节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

  • 七夕节是古代的妇女节

    在古代,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实际就是是女孩们举办乞巧狂...

  • 七夕乞巧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为什么要叫乞巧节呢?这里面大有来头,我们先从字面上理解,乞巧——乞求巧手,更深的含义是祈求天...

  • “鲜花盛开”——讨好不如乞巧

    七夕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乞巧节”、“女儿节”。 古代,乞巧节各种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 乞巧,比较流行的游...

  • 无题

    无论以什么形式过这个“七夕节”,都请尊重它本来的文化历史内涵,千万别亵渎了爱情。 乞巧内涵 七夕节 其实,乞巧节并...

  • 乡愁里的乞巧节

    乡愁里的乞巧节 作者:东华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我们年龄相仿的女孩子每年七夕晚上要讨巧,看看自...

  • 为何古人的爱情看起来总是那么美好?

    跟我们一起,学会爱自己,再去爱他人 七夕,最早是乞巧节。 乞巧,就是古代女子穿针引线的活。在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

  • 七夕.夫妻好合,如鼓瑟瑟

    文/净心亭 七夕.(乞巧节)美丽传说 七夕,爱情的声音。 农历七月初七,古称(乞巧节)。在古代神话中,织女是仙界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夕)(乞巧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bs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