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525883/4c8bb3ae31ba3d73.jpeg)
七夕的前世今生
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越南、日本、韩国等)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这一日女子会祭拜织女、访闺密、切磋女红、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称做“女儿节”。织女善织,女子通过拜祭织女来祈求获得灵巧的技艺和美满的生活。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将女子乞巧的活动设定在农历七月初七呢?原来,女娲创造苍生时,在第七日造出人来,初七为“人日”。“七”还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数字:人有七窍,乐有七音,人有七情,天上有七仙女,曹植七步能成诗,日常生活七件事,彩虹的颜色是七色等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7525883/d6a5d4518c11a1e4.jpeg)
牛郎织女的传说
“牵牛”和“织女”最早见于《诗经》,源于人们对星辰的敬畏和崇拜。
汉初《淮南子》中有“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的记载,两汉时还产生了最早的关于牛郎织女形象的绘画和雕刻。
南朝时,牛郎织女的故事进一步完整。
到了唐代七夕又成了定情的代名词。
两宋时可以说是七夕节的鼎盛时期。
到了现代,直指当今社会。这个节日赋予的色彩和含义,变着法的想往情人节上靠拢。想把人们脱轨的情绪,崇拜西方情人节2月14,重新拖回到原发地自己国土的‘七夕’情人上来。
在我国,如今七夕被误认为只有情人节一个功能,媒体、商家和大众是不是更应了解这个节日的真正底蕴?
在我们国家牛郎织女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这个故事里,主旋律宣染的是爱情的忠贞,虽故事在人们的头脑里悲情的成分多一些,但宣扬的是爱情的忠贞不渝,即使面对的是刀山火海,两颗相爱的心也终身不离永生相伴。
我们就是要在这不离不弃悲情爱情故事里面,创造出新的只属于我们自己的爱情佳话。
我是过来人,我的爱情不悲苦,也不浪漫,却很甜蜜。
你的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7525883/67cb91ead3ebbb86.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