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傲慢与偏见》的阅读终于接近尾声,看到伊丽莎白最终被达西所感动,并消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而达西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对伊丽莎白的爱。两个社会地位相差悬殊的人终于有了完美的结局。这在很多人看来并非门当户对,但在我看来,他们的结合才是真正门当户对的婚姻,因为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对等和默契。
自古以来,我们都讲究门当户对,才子配佳人,富家小姐与将门公子,而穷人家的女儿只能和种地砍柴的小伙婚配。貌似这样的婚姻才是对等的、幸福的,但事实上也未必如此。
在影视剧或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过不少家庭地位、财富权势等条件相当的男女,双方在亲人的祝福下结为夫妻,按理说应该是琴瑟和谐、鸾凤和鸣,但却过着鸡飞狗跳的日子,在相互指责和抱怨中消耗着彼此的精神和生命。
难道是放着好日子不过?难道是不懂得珍惜彼此?
我想,这已不再是经济或社会地位上的原因,而是精神或灵魂上的差距。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取代精神或灵魂上的交流,彼此没有共同语言,你说东,我说西;或一个人努力向上,而另一半却原地踏步甚至拖后腿,时间久了,就再也没有了可以交流的话题。
生活本就不容易,失业、疾病、贫穷等随时来袭,彼此之间的包容和理解才使得婚姻永葆活力。但仅有这些也是不够的,共同的成长、相同的话题会使得关系更亲密。
再美丽的容颜也经不起岁月的考验,再多的财富也抵不过暖心的话语。
说到底,最好的婚姻应该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而非社会地位或财富上的对等。当然如果社会地位对等,而精神或灵魂也在同一层次,那是再好不过了,比如钱钟书和杨绛,两人真真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不说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但却是彼此灵魂上的朋友,钱钟书老先生曾这样评价杨绛和他们的婚姻,他说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他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想想这也是一个男人对妻子最高的评价了。
依稀记得在某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的文字:每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鼓励她成长的男人,每个光彩夺目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安静执着的女子。
再回到《傲慢与偏见》这本书上来,与达西先生相比,伊丽莎白可谓身份卑微,且处处受到家庭的拖累,但她精神独立,且有着一颗高贵、纯洁、勇敢的心,与其他身份地位优渥但头脑简单的女子相比,他们有着更多的话题,这是相当可贵的。也正是如此,才使得达西先生深深为之着迷,这便是一种灵魂上的深度交流和默契。
所谓的门当户对,本就应该是精神上的对等和交流。
或许,这便是最好的婚姻状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