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失败状态下的少安:
八三年春天,社会大变革的浪潮异常迅猛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以深圳经济特区为标志,中国条件优越的东部地区的改革,已为全世界所瞩目。落后的西部地区就像过去参观大寨那样,由各级领导带领,纷纷组团结队到南方去取经。
取经回来后,不管条件是否成熟,各地的乡镇企业星罗棋布般发展起来,各种确有才能的人和一些冒险家纷纷申办起各种工厂和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等头衔的名片满天飞。
沉睡的西部像打了一个哈欠,伸了一个懒腰,开始苏醒过来,似乎准备动一番干戈了。发展经济的热情高涨起来。
但是,在双水村这个普通的小山村里,作为先行者的少安,当全社会乡镇企业蓬勃兴起的时候,他的事业却像一只被巨浪打碎的小船抛在岸边,失去了继续前行的能力。砖场倒闭到现在已经有半年的时光,少安的精神仍然没有从这场灾难中恢复过来。
他又恢复成一个地道的庄稼人,整天闷着头在地里干活儿。村里和外面世界的事,他都漠不关心。他现在欠一屁股账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熬煎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他也体验到类似少平当年的那种感觉:只有繁重的体力劳动才使精神上的痛苦变为某种麻木,才能使思想局限在机械性活动中。他没勇气去面对自己残破不堪的现实。砖场死气沉沉,日子死气沉沉。
少安在心里不断地胡思乱想。他明白,重新开砖场需要资金,贷款是不可能的,他已经向秀莲的姐夫借了一笔钱,没有还钱的他怎能再次向人家开口?
看到丈夫这样愁眉苦脸地过日子,秀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看到劝少安夜里愁得睡不着觉便劝少安:“难道不能跑到县上去试试吗?行就行,不行拉倒。总比坐着等死强。”她又说:“过去你可没这么窝囊。”
秀莲盼着少安重新振作起来。对她来说,那就是希望。只要亲爱的人不倒下,再大的苦难都没有什么。秀莲认为:只要少安本身钢巴硬正,即使跟着他去讨吃要饭,那又有什么可怕!
有了妻子的鼓励支持,少安开始行动了。他先到老同学那里,老同学刘根民对他的情况十分清楚,他让少安去到了县上走一遭,看看能不能有好办法。碰了一鼻子灰的少安走在街上,他想到这里还有一位以前认识的徐治功。听说他现在已经是局长了,少安像得病乱投医的病人一样,不由得去找了徐治功。让少安感到意外的是,徐治功对少安十分热情,他带着少安到银行申请贷款。但是贷款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有人担保,这时却难住了大家。少安说了一堆感谢徐局长的话,只好返回了双水村。
感悟:
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我们的主人公少安是个先行者,改革的浪潮还没有深入西部地区的时候,他却已经改革到破产了。这并不是讽刺少安,恰恰相反,说明少安只是吃了一次疏忽大意的亏。我相信,再次兴起的少安一并能够把教训当做前进的动力,会把砖场办得红火起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