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到了四十岁所写的书可能除了让你喝茶,听戏,阅读就是怎么选衣服。
原因是她已经完成了从财富到阅历,到人脉关系等一系列的积累。
她的生命状态值得羡慕,但是不值得二十岁的人去学习与模仿。
因为别人二十岁的时候其实是在拼命奋斗,拼命的进行知识储备,进行生命规划与执行规划。
很多年轻人读书不会选书,盲目开始模仿别人40岁的生活,可是别人越过越轻松,越安逸,你越来越穷,越狼狈。
一个人三十岁之前生命应该只有一种状态,就是拼命进行能力的积累。
有梦想,就为实现梦想奋斗;没有梦想,就为积累赚钱的能力奋斗。
我去大学演讲的时候跟许多孩子说过: 我去非洲安哥拉工作 第一是三毛情怀;第二是积累人生第一桶金;第三;撑大自己的见识,站在另一个国家,另一种宗教信仰,另一种体制下再看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文化,进行理性思考。
中国是人口大国,在安哥拉感觉10个苹果,有5个人在争。但是在中国感觉是5个苹果是10个人争。
多数资源无法平均分配,所以人情关系往往可以带给一部分人舒适感。
同时这个国家由于人口稠密,房屋价格就很贵,由于空气质量不好,食物不够健康,医院生意就特别好。
作为年轻人,应该敏锐的看到中国人的三座大山: 住房、医疗与养老。
很多中国父母在孩子大学毕业之前从没有灌输过中国式压力,许多孩子都是一夜之间才开始感受到什么是生存压力。
这其实是错误的引导,一个人从第一天走路的时候,手里握一个石头,随着年龄增长,石头不断加重,他会形成习惯,可以承受这样的压力。
但是中国孩子身上的压力,往往是结婚前一天才发现要买房子,而且房子贵的让人吐血,生了孩子发现儿童医院三天时间就差不多5000块没了,接着房贷,孩奴体验感还不够,老人慢慢开始三高了,接着又频繁从儿童医院,辗转老人病房....
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青年人,残酷的说,没有机会拼爹的话,就老老实实拼命。
不要因为自己无能就放弃了抚养孩子,不要因为自己无能就麻木自己,不赡养老人。
中国的离婚率中有一部分男人,可能是赚钱太少,自己还房贷以后,逼迫在家里带孩子的妻子必须赚钱养孩子,理直气壮告诉你,家是两个人de。
于是,孩子妈妈,不仅要在家里照顾孩子,还要想办法兼职赚钱养孩子。
一个人带孩子的艰辛与无人问津,外加一个人赚钱养孩子的绝望,往往导致一个女人面对婚姻彻底心灰意冷,最后选择分手。
这是非常残酷的现实,恋爱的时候,看起来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诗歌和远方,可是进入婚姻状态后,中国年轻人压力巨大。
想让自己一生扮演好孩子,父母与配偶这几个角色,三十岁之前别整天把模仿别人安逸说成珍惜时光。
你越是安逸,越是父母的拖累,你越是安逸,婚姻越是疲惫,趁早清醒,选择一个提升技能的活。
很多年轻人选择的工作,工资低,办公室环境好,工作简单,空调温度高,这种没有竞争,没有挑战人人都能做的工作,三五年你就被淘汰了。
危机感不应该等过了三十岁才有,后悔不需要过了五十岁才说出来,没结婚之前床头就贴两个字,奋斗,为学一门语言奋斗,为学一种才能奋斗,为掌握更多知识奋斗,不要每天打散工,一辈子没有一个精通。
一万小时定律告诉人,你进入一个行业不要永远停留在皮毛上,而是掘地三尺,挖透行业,懂得客户裂变,行业衍生。
很多如今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的年轻人,总是会让人联想到那些骑着自行车下岗以后五十岁还在找工作的父母,他们的可怜是无奈的,也是无辜的,可能也是早有所料的。
一个人能干公司三个人的工作,就要努力学会五种技能,能学透,就不停留在表面,你越是无可代替,你越是在企业能站稳脚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