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山海经》系列故事,是不是在秦末汉初就有了?
他说,应该还要更早,《山海经》是民间传说再汇总,包括今天说的四大名著,其中《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类似的创作手法,就是把民间传说汇总再创作。
我问,王莽篡位,作为老铁的刘歆是什么态度?
他说,刘歆从骨子里是不认可王莽篡权的,他觉得主持朝政可以,直接把刘家的江山给改了姓就不行。但是呢,生米煮成熟饭了,而且王莽决定重用刘歆,让其担任国师,俩人都热衷于古文经学,刘歆负责理论研究,王莽负责实践工作,搞了一场托古改制,算是有过短暂的甜蜜期。好景不长,出了符命事件,牵连到了刘歆的两个儿子,王莽没有手下留情,将两人处死,之后刘歆没有得到重用。刘歆等人就反了水,想把王莽给拉下来,光复汉室,其他造反的都直接斩了,王莽也是顾念刘歆,暗示了一下,刘歆自杀了。
我说,总感觉王莽是个杀人魔,连亲儿子都杀。
他说,在古代帝王系列里,杀亲爹杀亲儿都属常规操作。看人,特别是看君王,一定要一分为二,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是有爱之人,哪怕是叛贼、土匪头,因为没有爱是当不了头目的。一个人无恶不作,情绪不稳,动不动就杀手下,你觉得有人跟他闯荡吗?一个人要想凝聚人气,一定是内心有大爱的,只是以成败来论了英雄而已。王莽、刘歆都是有大爱之人。
我说,菩萨心肠,雷霆手段。为什么都说王莽是穿越者?
他说,因为他当时推行的是社会主义政策。第一,实行土改,土地国有化,按人口分配。第二,废除奴隶制,提出人人平等,但是并不是马上废除,而是给了一个缓冲期,先是禁止所有奴隶婢女继续买卖,至于原有的,主家可继续持有,确保奴隶规模是不断缩小一直到自然消亡。第三,开办国有企业,实行计划经济。第四,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你能想象,这是两千年前的事吗?
我问,度量衡不是秦始皇统一的吗?
他说,秦始皇是提出了这个理论、设想,但是一直没有落地,真正把度量衡实现统一的是王莽。王莽是个知识分子,很重视科研,组建了以刘歆为代表的院士团队,主攻理工科的研究。刘歆还发明了游标卡尺,比欧洲早了几百年,刘歆是个全才,他还把圆周率算到了3.1457,有误差,但已接近。
我问,王莽是因为动了贵族们的利益,所以失败了?
他说,是的,让贵族不再贵了,可以理解为西汉时期的斗地主,这是王莽失败的根本原因。其实按照王莽的智慧、群众基础,是不至于败的这么迅速的。可惜出现了一个转折点,他运气实在不好,赶上连年黄河泛滥,下游民不聊生进而起义。
我问,为什么史书对王莽的描述多是反面的?
他说,因为,史书是后面当权者组织编著的,对当权者而言,王莽之人属于危险人物,自然要全力黑化,应该这么讲,王莽是时任口碑与史书记载反差最大的一任皇帝,他排名第一,隋炀帝排名第二。历史不能假设,若是假设一下,第一、他别转弯这么急,循序渐进地改革;第二、别遭遇黄河泛滥。历史就会改写,可能会出现数百年的王氏盛世,他、隋炀帝,都属改革派,但是运气都不佳,真正左右历史走向的往往不是必然,而是偶然……
我问,您如何评价王莽的历史地位?
他说,书签式的人物,就是原本大汉不分西汉与东汉,结果他硬生生的给分开了,算是汉朝历史的书签。因为他是突然蹦出来的异姓皇帝,从而后人就喜欢把他定义成篡权者。当权者对他有多恨?把头砍下来把玩了好几代人,皇帝上朝都带着,震慑文武百官们,这就是篡权者的下场。王莽、曹操、武则天,都属于鸠占鹊巢系列,武则天跟他们俩不大一样,武则天虽然是异姓,但没有脱离李唐的基本轨道,算不上真正的篡权者;篡权者应该学习的是曹操,只要权,不要名。王莽没有前后眼,摸着石头过河,曹操呢,则是摸着王莽过河。
我说,个人觉得王莽这个名字很好听呐。
他说,古代贵族的名字都很不错,为什么古代人物名字那么好听?那都是贵族起的,普通人大多都不识字,也不会被史书记载。
我说,国学领域好像特别推崇刘向刘歆父子俩。
他说,里程碑式的人物,毕竟他们爷俩对西汉之前的理论著作进行了系统的改编或注释,抢救了一大批经典著作,又开创分类辑书并校对勘误,今天很多人研究春秋战国的经典,其实都是他们爷俩的批注版。但是呢,我个人不鼓励孩子学习国学。
我问,为什么?
他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你要相信,今天的人类是整个人类史上最聪明的一代,你要寻找的智慧,今天全有,对一个人的赞美,若是能用“现代性”三个字,就是对其至高无上的评价,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教育具有不可逆性,试错成本太高,代价有可能是耽误一生。
我问,若让您给刘歆一个建议,会是什么?
他说,搞学问的人就是书呆子,安心搞学问,流芳百世就好,别去搞什么政治,不是你一个书呆子能玩得转的,司马迁就是前车之鉴。当然,权力这东西有点类似《魔戒》里的那个戒指,站在局外时都一套一套的,真戴上了,没有一个不迷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