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书评

作者: 失落的艺术 | 来源:发表于2022-10-21 10:38 被阅读0次

一,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周岭,写的一本关于个人成长类的书。

整本书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主要讲了一些关于我们的大脑,心理,认知等知识或规律,例如三重大脑,焦虑,耐心,潜意识。

第二部分,作者从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方面给我们解释了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困难和挫折,例如打卡的危害,写出计划和早起,冥想,读书,写作,跑步五件套等等。

二,我的感触

① 焦虑的表现是:急于求成(相同时做很多事情,欲望很多),趋易避难(想不怎么努力就能看到效果)。

通过用全局眼光看待一个问题,作者用的是复利曲线和舒适区边缘理论工具,这个曲线特点是前期很缓慢,积累到后期飞速发展,其实这就是马克思理论里的质量互变规律。

所以,我们在量的积累上要有耐心,这个耐心不是靠毅力的,而是要靠我们具有长远的眼光,所以要放宽心,不要着急。而我们的能力是呈现一个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分布的,而且只有在拉伸区学习,我们的能力是增长最快的。

比如学习Pytorch框架,整个课程20个视频,每天就看两个视频,10天后也看完了,看完基本就会个差不多了。每天看两个视频就是在我们的舒适区的边缘进行探索和扩展,一个视频教程都是循序渐进的,一个接着一个看也符合舒适区边缘这一理论,所以找视频最好是难度适中,而且是完整教程的那种,这样我们进步是最快的。

② 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 :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新的感悟,并专注于此。

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在和模糊对抗,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一直在进行判断和选择,目的就是消除模糊。有时候,往往并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我们内心的想法变得模糊,即我们内心的羁绊造成的,比如自己收藏的那个冬天猎人故事。

所以,当遇到使自己诸如痛苦,烦躁,担忧,难过,念念不忘的一些经历时,找个时间写下来,分析它,然后明确它,否则,时间一长,这些经历的过程我们虽然都忘了,但这些经历遗留下了不好的印记,潜移默化地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一旦进入潜意识,它们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性格结构和行为模式,尤其童年时经历的那些被打压的事情,校园霸凌,父母殴打,老师斥责等等都会对孩子造成某些负面心理。

③ 感触式成长。

作者在第二章里谈到的潜意识,以及结束部分说的大道至简,这些内容把我这些年零碎思考的东西以及一些感悟都链接了起来,有种见到知音的兴奋。自己的部分观点和经验与作者不谋而合,但作者思考的程度更加深刻,解释的也很明白。

例如只学触动自己的,这个方法自己好多年前就感悟到了,也一直在读书方面践行着感悟,看了这本书,作者更是扩宽了我的这个方法新境界,就像数学中的中值定理,从罗尔到拉格朗日,再到柯西,最终到泰勒,这些数学家,通过前辈们的提示,一次接着一次地把公式推到了更简练也更一般的形式上去了,也推到了更普遍的情况上来了。

现在我把这个方法叫做感触式成长,它不仅适用于读书,更适用于生活。方法是,在学习生活中,任何激起自己情绪波动的事情,都有必要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思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暂时可行的解决方案(也许下一次实践后有更好的方法)。

④ 保持内在动机,否则我们会在意形式,不知不觉中学习的动力就转移了,扭曲了。尽量少打卡,打卡活动自带任务心态,每次一打完卡,都面临一次任务闭合,任务完成,我们的认知就会闭合。

打卡心态有种特性:学不到,假装一下;学到了,立即停止。有了这种心态,我们的内在动机就已经扭曲了。

⑤ 执行力,行动力的基础是清晰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

作者用的这个方法是写下来,这个方法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也断断续续用了半年,效果很不错。

⑥ 让自己沉浸在要做的事情。

沉浸很难做到,但是我们若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就不能依赖这种不稳定的自发状态(喜欢就沉醉其中,忘记时间,不知疲倦),必须建立稳固可靠的行为模式。因为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兴趣,还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核心困难。

让自己深度沉浸,作者给出四点,定义明确的目标,练习时极度专注,能获得有效反馈,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目标定义越准确,注意力的感知精度就会越高,精力越集中,技能越精进。如果目标太大,那就将它分解成小目标,这样做也是为了使目标更具体、精细。

三,本书特色

作者逻辑清晰,让人能一直想读下去。

语言简练不啰嗦,并且用词很精准。

配图简洁明了,让人一看就懂。

四,我的看法

作者的第一本书,字里行间能体会到作者写这本书的用心程度。自己评价书也发生了变化,以前认为畅销书都是一些快餐式或鸡汤式的书,看完这本书,我反而认识到了我的片面看法。

畅销书不一定不好,也许若干年后,这本书也会像那本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书一样经过多次再版,会成为与时俱进的经典书籍。所以说,好书和坏书,作者的用心程度,读者是能感觉到的,这本书作者诚意十足,把很多道理都深入浅出地讲了出来。

作者在第一章中谈焦虑的根源时,他说焦虑是人的天性,是人类的默认设置。我想说,这一根源并不是天性,或者说天性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应该是社会环境造就的,过去的小农经济社会,我们感受不到焦虑,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人们要干的工作很确定的,也很有规律,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带来诸如诸如焦虑这样的负面效应,具体可以看看看《逃避自由》这本书,作者分析的很透彻。

相关文章

  • 《认知觉醒》书评

    这是一本讲述个人如何成长,追寻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如何实现理想的方法的路径的书籍,看似如同教授“成功学”方法论的书,...

  • 《认知觉醒》书评

    一,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周岭,写的一本关于个人成长类的书。 整本书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不要讲了一些关于我们的大脑,...

  • 书评 |《认知觉醒》:改变,从觉醒认知开始

    文/漫随 保罗·柯艾略在《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一书中写到:少年时代,她觉得选择为时过早,而现在已是青年,她又觉得改变...

  • 富兰克林品德践行群第十期践行总结

    一、此次我的百日目标是什么? 【百日目标】: 跟着土豆姐撰写书评两篇,先读书再写书评。第一篇已确定:《认知觉醒》 ...

  • 书评|《认知觉醒》:光想不做,怎么破

    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 文/漫随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写到: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装接受,这才是...

  •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根本上真正改变自己

    如果说《认知觉醒》让你开始“愿望觉醒”、“方法觉醒”、“目标觉醒”,那么作为它的姐妹篇,《认知驱动》中提到的真正做...

  • 认知,觉醒

    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是来自我们被无意识预装了错误的认知、错误的需求、错误的价值。然后我们活在一个别人设计好的认知、期...

  • 认知&觉醒

    一个人的觉醒, 1%依靠他人的提示, 剩下的99%来自生活。 换句话说, 人很难突破自己的认知, 改变自己的习惯,...

  • 复盘日-2022.12.19

    今日计划有5件未完成: 1.《认知觉醒》书评文大纲梳理 2.冥想练习5分钟 3.运动打卡30分钟 4.2023目标...

  •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源动力

    什么是真的正认知觉醒? 认知觉醒这四个字的含义,我们可以分别将其拆解为两个词语,一是认知,二是觉醒。 认知,即是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觉醒》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il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