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我们从小到大耳熟能详,到底是谁写的?没人说的清楚。据我现在看过书的见解,我推断该书成书约在明、清之际,其作者很大可能是一位深谙兵法理论,悉通《易经》满腹经纶的中下层失意知识分子,其名姓现今尚无确考,然其独特贡献功不可没。简单来说,三十六计不是一本真正的兵书,是一个一个战例的小故事的提炼。
古代兵书大多文辞深奥,难于晓读运用,恰好,《三十六计(秘本兵法)》能含英咀华,将我国古代的军事、谋略思想,提纲挈领概括为三十六计,且计名多用成语,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为世人所喜闻乐见。它并不重在理论阐述,而是将古代军事理论精华化为克敌制胜的计谋,每计均有明确的目的和实用价值,堪称中国古代兵谋书中叫绝的普及本。
《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在我国从古至今传习久远,集中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兵家广为援用,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书中不少计名、语汇竟能妇孺皆知,吟诵如流,可见此书生命力之雄勃,是我国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珍宝。
自《孙子兵法》以降,兵书丛集,洋洋大观。见于记载者多达三千余种,保存至今者也在千种以上,而《三十六计(秘本兵法)》雄踞一流。其用途之广博达于社会、军事、人生的各个层面,即使《孙子兵法》在这一点上也难于企及,故古书上有称:
“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三十六计这本书大量引用《易经》语辞,或以《易经》为依据。《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占卜书,实际上是一部充满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著作,对古代军事家,如孙武、韩信等等,都有深刻的影响。他们都精通《易经》,据以演兵。
《三十六计(秘本兵法)》正是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易经》中的阴阳变理,推演出兵法的刚柔、奇正、攻防、彼已、主客、劳选等对立关系的互相转化,使每一计都体现出极强的辩证哲理。这就是它含纳天下万般变异机理,启迪世人无穷兵谋智慧而绵延深长的原因。
三十六计一共分为六套方案计策,《三十六计(秘本兵法)》记载如下: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越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欲擒姑纵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假道代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