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受邀参加北京知行公益基金会和天津卡内基联合举办的辅助贫困优秀学生的公益活动。
活动议程分为:现场六位导师分享学生故事和人生经验;回答学生问题,这样2个环节。
我认真听取了前面5位导师的分享,受益匪浅。如果说,这些导师的人生阅历还算成功的话,那么成功的公式其实很简单,成功=目标+努力。
目标,就是自己的梦想,无论大梦想还是小梦想,一定要变成一个清晰的可以衡量的目标,而且深知和确信这个目标背后的理由。孙老师分享的故事很感人。他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贪玩几近辍学,别人家风光婚礼的现场,他看到妈妈哀伤和无助的眼神。那一刻,他读懂了这个眼神,从此这个眼神铭刻在他的心中。他先是选择复读一年,考上了县里的高中,最终以全县第一名的身份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努力,是一种持续的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现场,有的导师当年英语成绩从30分的起点考到120分,有的导师物理成绩从不及格到高考128分,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他们依靠的是什么?无一例外,都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到底。
一边认真的听取导师们的人生经验,一边在想:可以说的东西很多,到底我该说点什么,才对孩子们最有价值?
半场休息的时候,和同学们闲聊,发现来的20位学生都是原有年级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几乎都是学霸级别。一个孩子的问题,让我陷入了深思。孩子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不忘初心?不知道其他导师们解读出了什么?我强烈的感受到了孩子有一点疲惫,有一点茫然。我在想,这些孩子们是不是太累了?学霸们都是自我加压的!否则,成不了学霸。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持续的依靠意志力去推动某种行为,意志力真的就会被消耗殆尽。一个问题涌现到了我的脑海里:我们到底期望孩子们成为什么样子?
虽然,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左右孩子们的发展方向,但是我们的引导和期望对于孩子们的影响也不可低估。顿时,我深感责任重大。我的答案是,我期望孩子们快乐,全面发展,逐步探索出自己的禀赋。轮到我发言了,结合自己的顺境和逆境,我分享了几个关键词。
1、快乐。获得及时、正面激励,这是我给出的关于如何不忘初心的问题的答案。我的体重从200斤下降到160斤,秘诀之一是出差时,随身携带体重秤,确保每天可以获得体重的反馈。坚持的关键,是找到每一次坚持之后的进步,哪怕极其细小,哪怕是过程中的一点点的动作改进,然后获得一份及时的小快乐,激励下一份坚持。不忘初心,需要快乐;人生是一次长跑,更加需要快乐。由衷祝愿孩子们找到点点滴滴的快乐,幸福快乐的成长。
2、全面。有研究机构统计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和之后工作收入的对比关系,发现在大学毕业十年内,数理化等工科专业收入占优势;大学毕业二十年后,人文学科专业进入高级管理岗位的比重明显占优。梦想伟大,目标明确,聚焦高考——统统没有错。同时,无论多么紧张,也要抽出时间阅读闲书。通识教育、博雅教育不同于数理化,可以在更高层次和更长时间内影响人生。
3、知止。人们通常只愿意接受自己的长板,而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短板,人们不愿意面对现实,不愿意承认现实,因为似乎总有机会。然而,真正拥有智慧的人,懂得在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不能做到理性放弃的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1)侥幸心理;(2)忽略了机会成本。一个人唯一被线性消耗的资源就是时间、精力。进行成功概率很低的坚持,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本完全可以投入到成功概率更高的事情的坚持上。(3)舒适圈效应。原来的领域,虽然没有成功,但是非常熟悉,而且只要努力总会有一点点的进步,然而新的领域更陌生,不安全感更强,对比之下,坚持原有的路线就成了大概率选项。这个原因,说到底是感性战胜了理性。(4)社会舆论的压力。多数情况下,人们做事很容易有头无尾,因此主流舆论都是鼓励“不抛弃不放弃”来对抗人们的这个带有普遍性的弱点。对于那些本来已经很自律的学霸型的孩子们而言,强大的这种社会舆论就可能变成理性放弃的阻力了。区分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是一份大智慧。这份智慧的获得当然不容易,借用现场一位导师(前阿里文化布道官)的话,方法之一就是,需要在事情上磨,即通过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来逐渐掌握这种分辨的智慧。
尾声环节,基金会的发起人韩总分享了坚持十几年做公益的心得,净化灵魂。此言不虚,因为一次活动,我已经感受到了。人们,有的时候,是需要做一些纯粹的可以帮助别人的事情,因为可以收获一份纯粹的喜悦。由衷的感谢提供机会的我的师兄,也是我的贵人,天津卡内基总经理孙卫军先生。也特别感谢北京知行公益基金会韩总团队的辛勤付出,让很多孩子受益,功德无量。真诚希望,未来我能获得更多这样的机会,继续这样的灵魂净化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