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的择偶观与我大不相同,她喜欢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或者某一方面吸引自己的人,而我只将呆在一起是否舒适、快乐做为唯一标准。
端午节期间,同城或邻城的三五好友约在一起,聚一聚,只为见个面、闲聊一场。
以往相聚,多是在一起吃喝、打麻将取乐。结束后,因吃的太腻、坐得太久、熬到深夜而身体不适,完全没达到放松的效果,多半是身心皆空虚。
此次再聚,我果断提议大家一起走走,因我是一个颇念旧的八零后,朋友家旁的“惜物博物馆”就格外吸引我。
惜物博物馆面积不大,且处于四楼,知之者甚少,我们到达之时,仅有寥寥几名旅客。
入门时,我立即被博物馆右侧的“供销社”主题吸引,老物件映入眼帘时,童年记忆逐渐清晰,内心氤氲的对往事的留恋即刻涌了出来。
那时,物质相较匮乏,“供销社”注重一个供字,里边卖的大多东西都是日常必需品,纯橡胶的凉鞋、手电筒、钢笔、暖水壶…
这些都是小时候用过的物件,橡胶的凉鞋除了颜色不同,并没有品质、花样之别。小时候,每到夏天如果能有一双不磨脚的凉鞋算是很幸福的事情,因为缺鞋穿,或多次被凉鞋将脚踝骨磨破后,大多时候,我都是光脚在村里跑前跑后,脚底也少不了被刺伤、流血,一旦开心地奔跑起来,这些都不被在乎。
现在,再也没有缺过鞋子穿,鞋柜里摆满了各种鞋子,得到一堆新鞋也比不过那时得到一双纯胶凉鞋来得快乐。
那个时候,玩具很少,自己只能买得起一只乒乓球、而买不起乒乓球拍时,一只乒乓球就被自己玩出了多种花样,玩出了大把的快乐,同伴也很羡慕,相互借着再玩出一些花样,快乐就加倍了。
现在,儿子的玩具已经堆满半间房了,他就不再珍惜任何一个玩具,玩具被买回来两天后就被扔到角落里,再也找不到了。玩具很多,理应快乐应该更多的。恰恰相反,拥有了更多玩具,快乐在减少。
很明显地在警示我,快乐并不是去一直去拥有,去做加法,可能要去对自己的生活做更多减法,极简主意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我也在想,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会将“得到的更多当作幸福”?可能就是在我们小时候物质匮乏,物质就是衡量生活水平的唯一指标。
而现在物质丰富起来以后,超过基本所需以后,多出来的部分就可能成为负累,而我们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物质。
假期已过,附几张图片分享给大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24778465/81d63393644b832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778465/720337c3491c61b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778465/55684b7c27b24cc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