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于“垃圾牌”知识的定义不尽相同,我的定义是放错了时间和空间的知识。
这个话题的触发是一早接到朋友的电话,听筒中传来她急促的讲述,一句赶不上一句。原来她的孩子,中学男孩,因为在学校突然遭遇意外事件,现在孩子身体发抖,听不得任何声音。此前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孩子刹那间变成这样,她不知该怎么办?我一边听她的讲述,一边迅速搜索过往的知识,发现危机干预的储备知识接近为零。这时候,我一边向她推荐其它心理学老师,一边筹划着要安排时间系统学习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
当把话题发在群里的时候,我整理一下自己目前的时间和精力,回想自己要在2018年10月前坚持做好一件事——中学生职业规划这件事上。内心觉察到自己早晨的学习念头源于自己的贪心。此刻,虽然危机干预的知识是好的,也是有益的、有用的,但是对于此刻的我,就是“垃圾牌”知识,在2018年10月前的这段时间和空间内,我应该集中时间和精力把中学生职业规划这件事系统搞清楚,而不是把“危机干预的知识”或者其它的“垃圾牌”知识继续填进行囊中。
在前行的路上,“垃圾牌”知识,我没有机会直接应用在工作上、生活中,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消化、吸收这些知识,仅仅为贪得朋友的“爱学习”的评价而已。这些“垃圾牌”知识,占用行囊空间,增加行囊重量,对于我走得快一些、走得感觉舒服一些,没有丝毫帮助。所以,目前我计划的试行做法是,当一个学习知识的念头升起的时候,我首先判断,这是“垃圾牌”知识还是“宝贝类”的知识,如果是“垃圾牌”知识,不要死抓不放,让它从眼前悠悠地溜走,待到需要时再学习;如果是“宝贝类”知识,当然是紧抓在手里啦,比如每次咱们公益微课知识的学习。
“垃圾牌”和“宝贝类”其实都是好知识,只是需要智慧地选择自己学习它们的时间和空间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