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习者认为,掌握知识的标准就是记忆知识,其实并不是这样。
更为合理的标准是: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而是取决于你能够调用多少知识。
刘未鹏在《暗时间》书中说:“ 学习的有效性显然应该这样来衡量,当遇到需要用到学过的知识的时候,相关的知识,是否会自动从你地脑海中‘蹦出来’,最起码—— 能通过有意识搜索把他们提取出来。”
「记忆知识」与「能够调用知识」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人的记忆机制并非像储存硬盘一样,可以拷贝粘贴。不是说,我们记忆了多少知识,等在需要时就可以原封不动的提取出来。 认知心理学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 一个曾经被调用过的知识和从未调用过的知识相比,在今后更有可能被再次调用。换言之,调用起到了记忆修改器的作用,它会不断强化调用次数多的知识,淡化甚至遗忘很少被调用过的知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学过的很多知识,如果不应用很快就会忘记。
那如何做好知识的调用训练呢?
下面展开来讲一下。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做中学
采铜在《精进》书中说 “ 心理学在学习领域可成定论的东西不多,但毋庸置疑,做中学它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
做中学是对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当然就是最有效的调用训练。
并且,知识在经过长期反复调用后,最终就可以达到自动化调用的效果,此时知识就成为了你的技能。
李善友在《第一性原理》中说:“人脑是怎么掌握一个技能的?大脑中的神经元如果经常被一起激发,它们最终就很会被连在一起。于是,不同技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了不同的网络结构。”
换言之,技能是生生 " 长 "在大脑之中的!高手与普通人的本质区别就在于,高手拥有长期训练所获得的特殊神经结构。
作家连岳也有相同观点:“ 只要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没有根本性改变,比如通过直入芯片或者吃药,仍然只能通过艰苦的重复训练在大脑神经元之间建立固定的反应,那么,知识的获得的成功率就必然低,正如学校里的好学生永远是一小部分。”
由此可以看到,知识的掌握并不是记忆和谈资,而是行动,是一个漫长的重复训练的过程。
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能够「做中学」,有些领域天然就具有「做中学」的条件,而另一些实施起来就比较困难。比如学习办公软件,画图软件,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实践的过程。可是如果我对历史感兴趣,想成为历史学家,那该如何调用训练呢?
讲授和写作也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在他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中表示,可以对原知识掌握 90%以上的学习方法是,对「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 或「 向其他人教授。」
向其他人教授是之所以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因为老师在教授前,必须要对知识的深层结构以及知识的组织做反复严谨的梳
理,否则学生就无法听懂,而这一系列的教授过程,就是很好的知识调用练习。
但是很多人没有这种条件怎么办?
那就用写作带代替教授。
两者的本质其实相同,都是进行观点的说服,只是输出形式不同。
在写作时,我们必须要思考知识的本质,以及知识之间的关联,否则我们无法在不同环境下把它们运用并组织起来。
想要说服别人,必须要有慎密的逻辑,严谨的论证 和 详实的依据,这些都足以逼迫你不断提高知识的调取能力。
因此,写作也是门槛最低,每个人都能运用的有效学习方法。
任何有效的学习方式,必然要给大脑带来挑战,带来痛苦。相比较而言,那种只输入不输出的学习方式轻松太多,还可以让人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只可惜,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
备注:这是自己写的第一篇文章,虽然知道质量非常非常差,但是我还是会继续写下去,因为完成永远好过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