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直面真实,自由无限

直面真实,自由无限

作者: 阿诺_Arno | 来源:发表于2019-04-29 13:00 被阅读0次

    直面真实,自由无限

    01
    前几天与一位家人交谈,TA向我抱怨上高中的儿子拒绝与TA交流,甚至还把17岁男孩跳桥事件的视频发给TA看。为了弄清楚真相,我找来了一篇对该视频相对客观的报道。

    4月17日,一段视频令大家唏嘘不已:上海卢浦大桥,一男孩突然跑下车后翻越栏杆跳下高架桥,紧跟着的女子因没能抓住他捶地痛哭。现场监控视频显示,4月17日晚,一位女司机在上海的卢浦大桥东向西主桥段上停车。女子先是下车走到左后座的窗外,仿佛想与车内人员对话,但是车内的人员并未打开车门。然后她返回驾驶座位,关闭车门,但是并未启动离开。这辆车在原地停留一段时间之后,突然发生了惊人的一幕:左后侧车门突然打开,冲下来一名男孩,往桥边冲去。女子紧随其后,试图将其拉住,但未果。视频中,女子的手曾触及跳桥者的腿部,男孩跳下后,女子向桥下张望,然后跪在地上,双手多次拍打地面,痛哭不已。上海相关部门接受采访时称,跳桥者是一个17岁男生,系某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视频中的女子系其母亲,跳桥前,该男生曾与其母亲发生口角。120到场后确认,男孩已经无生命体征。我们无法得知这位正当青春年华的少年经历了什么,才会如此绝望,也许是家庭原因积压已久的爆发,也许是突如其来的情绪无法疏解,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齐鲁晚报》

    看完报道之后,我有震惊,也有心痛。见过亲子关系不好的,没想到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看来家长和孩子心智成熟的课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该事件的当事人都有一个很大的“我”(the self, the ego),这里他们把自己的观念当做了“我”,当自己的观念受到挑战时,这个“我”很痛苦,就会发动战争。可是哪里有什么善恶对错呢,只是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不同罢了。结果呢,整得两败俱伤,这场战争没有赢家。因为只要参与战争,你就已经输了。

    老子说:“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为什么我们会好争呢?因为当我们深信我们头脑中的想法和念头时,我们就会变成瞎子,看不到真相。我们以为是外面的人、事、物让我们烦恼,其实是被我们自己头脑里深信不疑的固有观念所困。当遇到与我们的观念不同的人,就会不知不觉地产生评判和战争。这个不知不觉,心理学上称为“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人,更容易陷入并认同各种观念,同时排斥其他的观念。佛家称之为“我执”,道家称之为“妄心”。

    视频里的这位妈妈因为孩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观念和预期,而在无意识状态下产生排斥和指责行为,且伴随激动的情绪,冲动之下,竟然在高架桥上停车,并下车与孩子隔着车窗理论。孩子也是一样,甚至选择自我毁灭这样的过激行为以示反抗和拒绝,可见其绝望之深。

    关注这件事,是因为我也有类似的经历。记得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因为年龄最小,经常因为各种行为不当,受到家长和兄弟姐妹的责骂。绝望之下,我选择了相信他们的话,好吧,“我不行”。这样他们下次骂我的时候,我心理上会平和很多,可以坦然接受各种批判。无论怎样,当我们深信某一个思想或念头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加持和强化这样一个“我”。深信不疑的念头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我们的信念系统,有什么样的信念系统,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和人生模式。

    02
    然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我”并非真实的我,更多情况下是一种身份认同,都是假自我,如“我不行”。
    具体表现为:将自我等同于我的财物、我的身体、我的思想和情绪等。等同于财物时,我们总想要更多,内在呈现出一种匮乏感而不是丰盛感,想要更多的衣服、更好的成绩、更大的房子等。而当我的玩具、我的车子、我的房子、我的衣服、我的成绩、我的名誉等受到损失或毁坏时,便痛苦不已;
    等同于身体时,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少女感,青春活力,而当美貌消逝,活力不再时,就非常痛苦。

    将自我等同于如头脑中的思想及其伴随的情绪时,我们在乎他人如何看我,担心如果我这样做他会不会不喜欢我了?在乎我与他人的比较结果如何?“谁是对的?“;”谁更幸福?“等;如果比赢了,就高兴;如果比输了,就痛苦。可以说,这些我们认同的假自我(“我”)就是我们痛苦的来源,但是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我。
    这些假自我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恒常不变。例如“我不行”的自我认同,从小时候开始几乎没有变过,我深深相信它,认同它,直到近两年开始探索生命真相,这个“我”才开始逐渐有所松动。

    参加了小青老师的《生死课》,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世界万物都是无常,并不存在一个恒定不变的“我”。
    从量子物理学的层面看,每个人都有一个意识场(能量场)。具有不同意识的人近距离接触时,会产生干扰,意识扩张,频率不同时会产生调频、替换或覆盖对方的意识场。 一段时间内相同或相似的意识组成了意识场,进入一个意识场,也会自动调频,个体的意识即内在想法随着意识场而改变。 例如,进入不同的空间,如学校、超市等,意识场也不同,进入的个体会被该意识场调频,从而导致个体的内在想法(意识状态)随着该意识场而发生改变。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出来时可能买了一堆计划外的可买可不买的物品。可见,我们时刻都处在被干扰和被调频的状态,因此,我们的意识分分钟都在进行部分或整体更新。

    从受精卵到胎儿,从幼年到童年,从少年到青年,身体的细胞不断进行分裂,外表体型也在发生变化,究竟哪个是我?旧的细胞不断死去,新的细胞不断生发,比如肝脏细胞的寿命为150天,也就是说,每过5个月,肝脏的细胞就彻底更新一次。我们的生命与细胞一样,旧的我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或独立存在的“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A·穆迪博士在研究过150个濒死体验者(经历过“临床死亡”后复生的人)的案例之后,证明了灵魂的存在,很多濒死体验者能够从空中看到自己的身体以及医护人员抢救的场面。也证实了一点:我不是我的身体。

    15岁与30岁读同一本书感觉不一样了,去年超级喜欢的衣物鞋帽包包,今年却不喜欢了;高一时对足球狂热,想成为一个专业足球运动员,高二时却改变想法了;《资治通鉴》中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礼记·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论语》中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早上的我和晚上的我已经不同了,那到底哪个是我?

    03
    托利在著名的灵修著作《新世界》一书中说:“我们的真实本质是意识本身,而不是意识到的东西”;《心经》里说:“五蕴皆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觉醒的对话》里说:“我们不是这个所谓的有限世界的肉体,我们是以思维交流的灵性众生”,小青老师说:“我”是一个意识流经的集合体。

    生而为人,各种意识(想法)流经体内。例如,星球意识、国际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地区意识、家庭意识、个人意识等等。比如,我是地球人,我是亚洲人,我是中国人,我是北方人,我是汉族人,我是蒋家后代,我是教师、妻子、女儿,我有房有车,我有一个不美好的童年等。而这些意识,都受到特定的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外界给我贴的标签。

    有了这些个“我”,产生的影响可能是,当我遇到和我有相同标签的人,可能会比较开心,觉得好有缘分啊,心有灵犀啊等。遇到与我标签不同的人,可能就会摇头,TA怎么是这样的啊?无论是饮食、还是服装,抑或是生活习惯,都与你的认知有很大的差异,你就可能不喜欢。

    佛家有个词形容这种情况,叫“分别心”。众生因为无明,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参照物,去认知这个世界,将世界分成两部分:我认可的,和我不认可的。这些意识则对我们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孩子在学校打架,被叫家长。家长来了不以为然,笑咪咪的,老师很生气:你孩子打架了,你怎么还笑呢?家长说:这没什么呀,我小时候也打架的。老师和家长对待打架的意识不同导致了无意识的冲突,究竟谁是对的呢?

    上面的案例中,妈妈的“我”和孩子的“我”在意识层面有很大的差异,双方都深信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意识层面产生了冲突,双方因为各自的局限,都在自己的频道上,无法进行有效沟通。整个过程中,双方都没有得到任何来自对方的支持和滋养,有的只是批判和怨恨。而他们并无深仇大恨,只是被他们的“我”(思想和信念)限制和控制了。
    正如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人不是命运的囚徒,而是他自己思想的囚徒”。
    (Men are not prisoners of fate, but prisoners of their own minds.——Franklin D Roosevelt )

    有没有人可以冲破思想的牢笼,获得自由呢?答案是肯定的。

    日本著名的白隐禅师是一位修行有道的高僧。有一对夫妇在白隐禅师住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他们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个字。这对夫妻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白隐听完了对方的辱骂,只淡淡地应道:“就是这样么?”可事情并没有完,等那姑娘肚中的孩子降生后,姑娘的父母竟毫不犹豫地将婴儿送给了白隐。 这着实是让白隐禅师难堪的事,“一位出家的和尚,竟与民女通奸,还生了孩子,出的是哪门子的家”,街谈巷议不绝于耳。 这位白隐禅师尽管名誉扫地,但并不介意,他没有任何辩解,只是认真、细心地照顾着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要的奶水,买来其他婴儿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但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人之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他只想让那个孩子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年后,那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于是姑娘的父母羞愧万分地去跟白隐禅师赔礼道歉,并抱回孩子。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在交回孩子时仍然只是轻轻说道:“就是这样么?

    白隐禅师的过人之处在于,当世人认为的坏事发生时,他不抗拒,不抱怨,完全接纳和允许,始终保持内在的平静,如如不动。他仿佛早已知道这是整个人生剧本中必然要经历的不可缺少的一幕,所以能心平气和地允许和接纳。正所谓“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这种处理方式,减少了很多内在和外在的冲突,也减少了内心的痛苦。

    04
    佛家讲: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六祖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佛陀在《法华经》中讲了浪子和富翁的故事 ,揭示了全世界所有众生的身份就是佛子。

    富翁的孩子,离家出走了。N年后,富翁有一天,想把孩子找回来,准备让他继承自己的家产。结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行乞。当富翁去找他回来的时候,他十分恐惧,他早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可是慈爱的父亲,那个富翁,总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这样子啊。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穿上了仆人的衣服,去跟他说,有个地方,可以做扫粪工人。到时候,你就再也不需要为生计而流离失所了。如果让他回去继承财产,这个浪子,不但听不懂,还十分恐惧。让他去扫粪,给点小工资,这是他可以接受的,于是,他去做这份工作了。
    可是那个慈父,绝对不会让孩子只停留在那里,然而,父亲,又很有耐心,这富翁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亲自去认这个孩子。于是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富翁就过去对这个扫粪工说,我发现你这个人很正直,这样子吧,你可以帮我管管财务吗?这个浪子,因为已经熟悉了扫粪,心有些安定了。于是他自然就答应。
    父亲用心良苦,让他不断的流经财富,就是为了提升他的配得感。于是,再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一切又熟悉了,浪子也开始逐渐提升了自己的世面和配得感。于是,父亲富翁说,我发现你这个人真的很棒,我可以收你为我的义子吗?于是,浪子成了这位富有而又慈爱的富翁的义子。可是,这富翁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可是,他知道,孩子还没做好准备,所以,他有无限的无限的耐心。于是,又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富翁,召集了所有人说有重大事情需要宣布。于是,所有重要的人等,都聚到这位慈爱的用心良苦的富翁父亲面前,这位富翁父亲说,我有十分重要的事情需要宣布,大家看,这位我的义子其实他不是我的义子,他是我的亲生儿子。因为过去,他完全迷失了自己所以,我才用这种方式,逐渐找回他。于是,父子相认。

    05
    既然我们都是佛子,为什么我们没有活出自由无限,而是被局限在自己的思想牢笼中呢?
    佛家讲众生不能觉醒的根本原因是无明,表现为贪嗔痴(俗称“三毒”),其中根本无明就是愚痴,指众生无法理解真相(包括自己的身心现象,如意识和潜意识对我们生命实相的影响作用),一味地盲目追逐财富、名利等外在的所谓世俗的成功。
    意识和认知水平有限就会限制我们的言行,是我们自由体验生命最大的障碍。所以刘丰老师说,人生最大的任务就是提升意识的自由度,提升意识层级。当我们提高认知水平,从更高的认知维度来看,很多事情根本不是事了,很多以前斤斤计较的东西都可有可无了,很多以前看不惯的人事物都变得无辜和可爱了。

    我们以亲子关系为例来具体说明一下。
    家长的“我”可能体现为:

    我是家长,我是对的。
    我是为你好,你要听我的。
    你这样不对,你那样不行,我要拯救你。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等着去送快递吧。
    我为了付出这么多,你还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吗?
    我推掉朋友的饭局专门回来陪你,你竟然要去找同学玩?!

    家长把孩子当做了自己的一部分,孩子的成绩不好,孩子不听话,孩子没有如自己所愿,就感到很不安,好像是“我”受到了伤害,非常痛苦。这种做法其实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身上,是否明智值得思考。

    武志红在《巨婴国》中指出,

    中国式好人的逻辑: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要回报我。
    这种对爱和感恩的渴求,在亲近的关系中尤其明显。
    然而,亲近的关系的根本逻辑是亲密,
    亲密只能通过真实和敞开才能达到,而付出却没有这个功效。

    假设家长的认知和意识层级提高一层,也许可以这么想:

    也许还有另一种选择。
    下班一定回家陪孩子的才是好家长,这个想法是真的吗?
    如果我带着付出感,带着怨气,陪伴的效果和质量真的好吗?
    佛陀从来不说:你错了。我是对的。他鼓励弟子们进行讨论,弟子们对他的教学也总会有所贡献。
    真正的慈悲是: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位高高在上的老师或威严的家长,不再有必须拯救众生的想法,而只是在事件发生的当下自然地加以处理。
    沟通,在言语之前就开始了。重要的不在于我说了什么,而在于我所创造的整个情境。言辞并非唯一的沟通方式。要很真诚,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正确的沟通方式才能得以建立。

    孩子的“我”

    我是受害者,我不被理解,我不被接纳和认可,
    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你知道我受了多少苦吗?
    我恨你!但我不能攻击你,所以我就死给你看,要你知道,你大错特错。
    反正怎么努力你都不满意,我承认没有价值,生命没有希望,不如死了算了。

    假设孩子的意识层级能够提高一层,也许可以这么想:

    也许还有另一种选择。
    “我是受害者”这个念头是不真实的。
    我是一个自由的灵魂,而不是一个无助的受害者。
    让我感到痛苦的人都是我的老师,他们教会我人生的一课。
    我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责怪环境、他人、外在的情况,不试图改变任何东西。当我想要宁静,我无法阻止空气的流动,河水的奔腾,小鸟的鸣叫。而接受他们,我就会感到宁静。
    每个人都有局限,父母也不例外。
    我可以做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最理想的伙伴。如果没有人夸我,可以自己夸自己。

    06
    如何提升意识自由度,看到真我呢?
    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讲:

    忠于我的心,才能遇到你。你即上帝(基督教),你即神圣自性(佛家),你即道(道家)。(武志红《巨婴国》)

    忠于我的心,就要勇敢地做真正的自己,做真实的人,对自己诚实。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可见,忠于自己,对自己诚实,就是符合道。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

    “诚实是最昂贵的礼物,不要期待它来自廉价的人。”( “Honesty is a very expensive gift. Don't expect it from cheap people.” -- Warren Buffett)

    林老师在课上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林老师的大学同学来家里拜访,林老师7岁的女儿笑笑第一次见到这位阿姨,妈妈和笑笑给这位阿姨准备了一份礼物,是一盒泥塑工艺品,里面有四个形态各异的小和尚。礼物送出去后,笑笑立刻又要了回来,说:“不能都给你,拿出两个留给我,另外两个给你”。林老师笑着说:你喜欢就留着吧。
    林老师是研究道家哲学的大学教授,她认为这是对的。这是私心,这是人性,这是真实。要保护这个真实,不要压抑真实的想法。不要教孩子做高尚的人。我喜欢这个,为什么要送给你呢?不需要把自己变成活雷锋,压抑时间长了,一定会得心理疾病的。如果一味强调高尚,无私,利他,就是一种束缚和压抑,时间长了,总有一天要更大规模地爆发。所有的疾病,都是因为反人性。
    小时候学《孔融让梨》的故事,受到的教育是,应该把大的让给别人,自己选一个小的。可是这样做并不能带给我内心平静,相反,我的内心是挣扎和痛苦的。我也想要那个大的,为什么要让给别人?

    武志红说,中国式养育中,希望孩子懂事,不要给大人添麻烦。可是,我们如果真想养一个健康有活力的孩子,我们要知道,懂事、怕麻烦常常来自绝望,而且总是与孤独相伴。我们总是被教导要做乖孩子,孔融让梨的精神更是一直被推崇,然而生命力天然带着攻击性,如果你严重压抑了自己的攻击性,那就意味着你的生命力是严重萎缩的。
    我们所谓的孝道社会,奉行听话哲学,那么,可以说,只要我想做自己,这就像是在攻击父母、攻击社会。……这样的愚孝,就是在鼓励孩子发展假自我,不是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成为他自己,而是以父母的感受为中心,成为父母期待中的那个虚假的人。假自我的核心是恐惧,源自对被妈妈抛弃的恐惧。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假自我,是心理问题的核心。( 武志红《巨婴国》)

    存在主义哲学讲,存在即选择,选择即自由。大意是,我的人生意义,在于我如何选择,我按照我的意志做了选择,人生才有自由。
    我们是自由的,有意志的自由,选择的自由,我们有去改变任何我们想要改变的东西的自由。
    愿我们能够直面真实,超越局限,重获自由,展现神圣自性,与道同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直面真实,自由无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ky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