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创业沉思录 - (一)创业之心

创业沉思录 - (一)创业之心

作者: Hoi_Y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01:00 被阅读0次

    创业,是一个修罗场。在这里,创业者必须直面真实的世界,直面真实的人性,直面真实的自己的内心,直面真实的能量。一切的粉饰太平都软弱无力,一切虚假的浮夸都会被无情地击垮。一切欲望原始地暴露。一切又将归于原位,或者去到该去的地方。最终的一切,都在真实地拷问创业者的内心,是否强大。是迷茫,还是坚定。

    在这次创业临近尾声的时候,我开始觉得能量越来越散了。不知哪天发现,再也无法和团队形成共识,自己也逐渐失去了热情,失去了内心的力量。最后进入一种状态:为了使项目延续,一切行为欲望变成了单纯地对外界资源的索取。但是由于自己的迷失,因此对于索取,其实也并没有底气。但是不去索取,似乎无法推进项目了,对团队、对前期投资人,心中有愧。因此,陷入一种非常迷茫的状态。可以说,心是迷失的。

    这时候,和友柏哥的交流中,他的一句话,让我有如当头棒喝:

    “在你戴上牛仔帽的那一刻开始,就凸显你注定失败。你的心里状态不是要创业,而是要站在舞台中央,这是一定会失败的。”

    窘迫。但内心不得不承认,他说得没错,一语洞穿。这顶牛仔帽,就是我这次创业之心的真实写照。在创业伊始,这顶牛仔帽曾是我的得意之作。我曾洋洋自得于自己打造的如此有识别度的形象,戴着牛仔帽,以“区块链牛仔”自居,参与各种演讲、路演、节目,甚至在清华大学校园里分享这个套路。但是如果放下无谓的自尊,会发现,其实我这次创业的心,并不纯粹,不专注。以这个起点,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内心。我发现,其实在我的前两次创业中,我的初心,都掺杂了太多其他的欲望。

    我的两次迷失之心

    我第一次创业时,是刚毕业回国。当时带着名校的光环,心中也有争强好胜的念头,想着在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便要领先于同龄人。带着这种欲望,最后产生了对“CEO”之虚名的执念。似乎必须在CEO之位,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当时的我没有任何实战经验,没有任何 business sense,也没有任何资源的积累,认知在现在看来也非常浅薄。但是却心高气傲。选择的事业没有做过市场调查,也没有经过分析规划,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地做一个自己认为好的事情。最终几经转型与挣扎求存,但是可以预见的,还是走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由于这一篇的重点在于讲“创业之心”的思考,因此这次创业具体的经历与其他的反思,就在其他的篇章再分享了。)

    现在回看,当时我所做的,只是将家里提供的资源,从一种形态,转化为了另一种形态:公司的业务。我这个所谓的“CEO”,只是在资源转换的壳上,加了一个虚名,没有做任何价值创造。说实话,我所做的一切,交给另外一个人,给予同样的资源,也能做出差不多的效果,只是效率的高低有所不同而已。甚至,我做得还不是很好。在最后关头一名员工对我说的一句话我至今仍记得:“你作为老大太不称职,我们这群人,你甚至没有发挥我们能力的50%。” 

    这一次创业,可以用四个字总结:虚名难盛。没有能量的积累,争逐无谓的虚名,难以承载。

    在我第二次创业时,其实我是带着强烈的焦虑感,去追逐“名”的。但是这一次的名,和第一次的空心头衔有点不同,是他人的、社会的认可。当时,随着社交圈子的不断扩大,认识到了非常多优秀的同龄人。看着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各种福布斯U30、湖畔大学等等荣耀加身,而我刚经历了第一次的失败和低谷,连个方向都没有,要强的我,感觉非常的焦虑。在这种情绪下,我所思所想,就是怎么“翻盘”,怎么快速地赶上,获得fame,获得认可。因此,在一次去硅谷拜访朋友时,接触到了区块链的概念,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抓住这个风口,便迫不及待地又开始了一次创业的旅程。

    其实经过这几年的成长和身边亦师亦友的朋友们的指导,自己也意识到了创业中使命愿景的重要性,明白了想要获得“名”和“利”就必须创造“功”的道理。项目的初始,也梳理出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有价值的方向:为现有混乱的区块链环境构建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的数据平台,使行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但是我太急迫了,太想要“赶超”了,对于“名”的执念,还是没有放下。导致初心,被绑架变形了:想要一战成名,就必须快速拿到下一阶段的融资;而想要快速拿到下一阶段的融资,就要追逐风口,就必须迎合当前市场的主流用户,才能做出业务数据……最终以此倒推出来的产品形态和服务的用户群体。不得不承认,在这一阶段入场的主流人群,是带有投机属性的。我们所必须做的,是服务于投机客。这个任务没有对错,但这与我们的初心相去甚远,也不符合我自己的价值观。我无法对这个任务充满热情,所言所行变得无力。因此,在项目不断往前推进的过程中,自己和团队的气也在不断流失。最终,我和产品,和项目,和团队,都貌合神离了。

    如果要用一句话反思这次的经历,那便是:逐名少年无知,只知唯快不破,不懂厚积薄发。

    真正的创业之心

    18年的十月待我不薄。年少时错过的挫折,终于陆续踏槛登门。但是不同的挫折形态,似乎冥冥之中,指向同一个答案。二次创业失败后,我陷入轻度抑郁的情绪旋涡,而此时又恰好看到一部名为《丈夫得了抑郁症》的日本电影(大爱,推荐)。在剧中,从抑郁症走出来的丈夫和妻子将经历画成一部漫画,帮助了更多不幸走入情绪旋涡的人。在从抑郁困境中调整得差不多时,我又经历了一段感情的结束。第二天我驱车开在广深沿江高速之上,车内大声放着Guns N’ Roses的歌。

    突然之间有如电流击心而过:为什么远在大洋彼岸的白人糙老爷们,能通过他们的歌,speaks to me,给我失意的心些许慰藉?

    我似乎悟道了真正的创业之心:无论做的是什么,无论影响群体的大小,无论写一本书、作一首歌、做一个产品,真正的创业,是要能帮助、影响你的用户的。对为客体服务充满热忱,从而创造出客体能感受到的价值,才是真正落地的。创造出这些价值,才会真正能够认同自己,心才会真的踏实。

    这,才是真正落地的创业啊。

    这时一段埋藏在脑海深处的记忆浮现了出来。16年的时候,我曾去台湾参访诚品书店。记得当时是步烨姐和我说的,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先生的故事。我只记得故事的轮廓了,再次转述,如有细节出入,望读者朋友们多指教。

    吴清友先生的起家做的是厨具。在致富后,他便热衷于前往世界各地购买艺术品。在欧洲的一次购买时,对方拒绝相售,理由是 “You Chineses people don’t know fine arts. (你们中国人不懂高等艺术)” 此话当然有种族歧视的意味,但是如果我们用君子之心度人的话,也可以理解为对方不认同当时华人富商的文化底蕴,并不愿人类的瑰宝糟践于土豪之手。吴先生回家后抱着妻子痛哭一晚,并立下一个心念:改变一代台湾年轻人的文化底蕴。回台湾后他变卖产业,创建了诚品书店。在随后的日子里,吴先生每日所做的,就是坐在诚品书店的对面,看着走出来顾客的表情,思考如何改善诚品。我所知道的故事里,他所投入的财力心力,以书店的经营是入不敷出的。直到他去世前几年,诚品书店都处于亏损状态。一直到了他的商业运营团队开发出 “IP引流+商业地产” 的方式,才实现了价值的转化,实现了盈利。

    但是此刻我却认为,在实现盈利前,吴老先生的创业,已然成功了:他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吸引人的生活方式,为台湾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选项。并由于这个选项,使得影响一代年轻人,改变他们文化底蕴的初心,得以实现。

    至此我才逐渐清晰地意识到,创业和商业,还是有所不同的。创业之伟大在于实现一个想法,影响客体,从而使世界有所不同。但创业的前行需要商业提供补给。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一定是在有坚定之心的前提下,运用商业,但把握平衡,最终不改初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事业,达到理想的彼岸。是谓:理想为体,商业为用。

    心 技 体

    在看过的一部关于日本相扑的纪录片中,有一个场景,是各位相扑在晨练。在练武场地的中央,挂着一块横幅,上面写着 “心 技 体” 三个汉字。在那一刻我瞬间被这简洁但有力的思想体系震撼了,引发了我内心的共鸣,创业的经历似乎在我眼前解构。我上网查询了一下,心技体似乎是日本武学普遍的哲学体系。其实创业,何尝不是在遵循这套哲学体系呢?心,就是创业之信念;技,就是商业之道术器;而体,则是扎实的累积。

    十月下旬的杭州之行中,我也亲身感受到了“心”的力量。十分有幸,此行得到了王佳芬女士和茅理翔老先生的教诲,分享他们过去的创业人生。在他们的分享中,我分明能看到,其实无论道、术、器,对于他们来说都不重要了。因为无论用任何方法,走任何路径,他们都必能解决他们面对的问题,达到他们的目的。因为他们坚定的信念,早已击穿了前路上的任何困难。

    这就是企业家精神吧。这就是创业者之魂吧。

    回想自己的两次创业经历,虽然“技”和“体”在不断提升,但是“心”都不对。在任何的创业路程中,完成资源导入后,必然会进入漫长的拉锯战,进入“磨”的过程。而此刻,才是创业旅程真正的开始。失去心力加持,如何能在最难熬、最黑暗,在弹尽粮绝、众叛亲离之时,仍能保持源源不断的热情?

    此时能够让创业者坚持下去的源生动力,就是那颗通过自己的价值创造,影响客体,从而改变世界的大爱之心吧。

    谨以此文致敬最敬爱的金庸先生。希望晚辈一点文字,也能为世界带来少许趣味。

    2018-10-3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业沉思录 - (一)创业之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ho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