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明月刀》的开篇,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迷离的文字,美妙的意象,交织于一起,永远都给人笼着轻纱的梦的一般的感觉……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麽会远?”
“明月是什麽颜色?”
“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
“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
“刀呢?”
“刀就在他手!”
“那是柄什麽样的刀?”
“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彷佛是空的!”
“空的?”
“空空蒙蒙,缥缈虚幻,彷佛根本不存在,又彷佛到处都在。”
“可是他的刀看来并不快。”
“不快的刀,怎麽能无敌於天下?”
“因为他的刀已超越了速度的极限!”
“他的人呢?”
“人犹未归,人已断肠。”
“何处是归程?”
“归程就在他眼前。”
“他看不见?”
“他没有去看。”
“所以他找不到?”
“现在虽然找不到,迟早总有一天会找到的!”
“一定会找到?”
“一定!”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段文字吧!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麽会远?”
该段以问答的形式出现,长短句错落有致,其艺术特色表现为:
1. 对白简洁明了:每句话都直接表达所询问或回答的问题,没有多余的修饰和背景解释,让读者清晰地把握对话内容和情景。
2. 情感描写生动:尽管对话中没有详尽的描绘,但作者通过简短而生动的词语和形象描述,勾勒出了“天涯远不远”和“明月是什麽颜色”所涵盖的情感元素,如远方的遥远,宇宙的博大,海洋的美丽和忧郁等,令读者充满想象和共鸣。
3. 寓意深刻:该对话中的两个问题反映了人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同时,通过对话中的答案,作者暗示了一个道理:生命的真谛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无需远行和探索,只要放眼于世界,认真生活,就能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奥秘。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呢?
这句话的语言艺术特色在于它采用假设、反问的表达,强调一个道理:无论身处何处,只要心怀梦想,即使身处天涯海角,也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宿和价值所在。
人们常常会把自己封闭在一些局限中,认为距离和环境是限制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然而,实际上,这些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桎梏而已。如果能够抛开这些心理负担,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即便身处天涯海角,心却在安住当下,那又有什么忧伤的呢?
“明月是什麽颜色?”
“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
“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
这段文段意境凝炼,语言简洁,具有多种象征意义:
意境凝练:作者通过简短的问答,将读者的想象力引向了明月的颜色和位置,从而形成了一幅意境悠远美妙的水彩画。
象征意义:文段中明月的意象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更是与情感、内心体验等深层含义相关联的象征符号,丰富了全文的语义层面。
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作者用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说出了复杂的感情与思维,语言流畅、情感充沛,让人感受到了诗意的美好。
“刀呢?”
“刀就在他手!”
“那是柄什麽样的刀?”
“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彷佛是空的!”
这段对话的语言艺术特色主要集中在对刀的形象描述上,使用了许多艺术手法:
1. 比喻:将刀比作“天涯般辽阔寂寞”,以及“如明月般皎洁忧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比喻来传达出刀的特质和气质。
2 夸张:使用“彷佛是空的”来夸张刀的效果,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刀的锐利无比以及无法捉摸的特点。
此外,对话中的短句结构简洁有力,反复运用了“刀”这个词,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形象的感染力。整个对话生动婉转,读起来十分流畅自然。
“他的人呢?”
“人犹未归,人已断肠。”
“何处是归程?”
“归程就在他眼前。”
“他看不见?”
“他没有去看。”
这段对话同样流畅、简洁,语气明确,揭示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文字的情感叙述生动,言简意赅表现出人物心理变化。多次出现问句,同时通过转折的方式展现人物的逐步认知和情感变化。用“已断肠”这样夸张的比喻手法,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通过点到即止的对话和缺失的情节,对情节进行留白处理,以此增加人物的朦胧效果,引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揣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