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慧净上人 丨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不同于日本净土真宗(分五部分详细

慧净上人 丨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不同于日本净土真宗(分五部分详细

作者: 佛安渝北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12:24 被阅读59次

    “净土真宗流传时间越久,就分得越细,每个教团都有自己的解释,越来越复杂,甚至有的会走向一种玄妙化,走向一种观念化。”

    1、 依止的人不同

    善导大师思想以中国善导大师为宗祖。净宗行者,唯依善导大师及相承祖师释义为准。于他善知识所释,若与相承释义有所不同,知为各自摄化方便,不妄加评说,不强作合会,只置而不用,唯用善导即可。

    印光大师称赞:

    「善导和尚,弥陀化身。」

    「莲宗二祖,万代景仰。」

    「善导大师之大圣人,神妙不测者。」

    「世传师是弥陀现,所说当作佛说看。」

    「善导乃弥陀化身,其所示专修,最吃紧。」

    「善导疏净土三经,力劝专修。」

    「善导和尚专以平实事相法门,接引末世凡夫。不用观心约教等玄妙法门,其慈悲可谓至极无加矣。」

    「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名一行。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善导在长安,少康在新定,念佛之声,盈于道路,其往生者,当不止百千万亿。」

    善导大师又叫“光明和尚”,二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深证三昧,每念一句佛号就口出一道光明,才华高迈、自行精严,利生广大,临终往生瑞相昭著。若依止善导大师,专持弥陀名号,则简易平常、殊胜圆满、千稳万当、万修万去。

    日本净土真宗以日本亲鸾大师为开祖。

    亲鸾大师(1173——1262)四岁失父,八岁亡母,九岁出家,十岁上天台宗道场比叡山。二十九岁依止源空法然上人执弟子礼,但并非所倚重弟子,也非住在道场之内。三十五岁流罪以后,被斥还俗,并在越后之地结了婚,才自以为「非僧非俗」而自名亲鸾。五十八岁时生病发高烧昏迷三天,在昏迷中发现到自己长久以来的自力心仍在。亲鸾大师于九十岁去世,亲鸾断气之后,从小提携于膝下,临终亲侍于身旁的幺女竟然怀疑其父是否真有往生,因而写信禀告遥在北国之地的母亲,其母于回信中力劝其女要对其父有信心,不要怀疑父亲之往生,后人推断亲鸾临终前后的情况或许不是很好。亲鸾的著作中从未谈到他自己的身世,目前有关亲鸾一生的事迹,大多仅凭后人的传说,而伪造之多,令人惊奇。亲鸾大师一生非僧非俗,备受争议,是凡或圣,吾人障深慧浅,无法知晓。

    2、 依止的教典不同

    善导大师思想是以善导大师《观经疏》为宗典。善导和尚在《观经疏》中说:「某今欲出此观经要义,楷定古今。」「此义已请证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应知。」印光大师开示:「善导和尚《四帖疏》,净业行者之指南针也。」「四帖疏三根普被,利钝均益」。

    日本净土真宗是以亲鸾大师的《教行信证文类》六卷为开创真宗的根本教典。《教行信证》可说是亲鸾的笔记,当亲鸾被流放到越后时,正值当地有将军刚从宋朝请来两部《大藏经》,并招聘几位僧侣校对,知道亲鸾也曾是出家人,因此顺便请其校对,亲鸾乃藉此亲近《大藏经》之缘,将藏经中有关净土要文笔录成册,并加按语,之后修修改改,直到七十几岁才成定本。

    一个是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一个是修修改改。再如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凡九日告成,为印光大师赞「理事各臻其极,为自佛说此经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一个是凡九日告成,一个是七十几岁才成定本。这就是不同。

    3、 思想的核心不同

    善导大师思想的核心是专称必生。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由机深信(信知自身是烦恼具足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至法深信(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由就人立信(专称必生是弥陀本愿、世尊本怀、诸佛证诚),至就行立信(以一向专称之正定业,立必定往生的信心),最后结论是:「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讲信,讲愿,都是前方便:信是信专称弥陀名号,必定往生。愿就是厌离娑婆世界,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的时候,往往会略掉「至心信乐」,就直接解释说:「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么,信在哪里呢?信就在——信称念名号必定往生当中,此是以信导行、就行立信、以行摄信。

    「信愿持名」与「专称佛名」,大同小异。三而一,一摄三。信愿对不信愿,专对虽愿而杂。信愿极必专,专自摄信愿。顺彼佛愿故。其实无论是中国净土宗的十三祖,还是日本净土宗所传承的三国七祖,其最后的归结处都是称名,都在此念佛往生。所谓心心相印,祖祖同心,又犹如春兰秋菊,各擅其美。

    善导大师如一清流,纯而不染,专倡净宗心要,明往生正定业,唯在念佛。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则圆摄诸宗义理,突显名号功德独胜,别彰净土不共宗旨。

    印度龙树菩萨《易行品》:「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莲宗三祖承远大师在衡山万缘放下,精进念佛,发得念佛三昧,常感圣境现前。法照大师入定往极乐世界,见一褴褛僧人侍立在佛侧,询知是尚在人间的承远大师。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弥陀本愿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夫,一切众生皆度脱,称名即得罪消除。释迦普劝念弥陀,意在众生出爱河,上品华台见慈主,到者皆因念佛多。西方进道胜娑婆,缘无五欲及邪魔,成佛不劳诸善业,华台端坐念弥陀。五浊修行多退转,不如念佛往西方,到彼自然成正觉,还来苦海作津梁。宝池宝岸甚宽平,宝地瑠璃千忉明,普劝众生勤念佛,弥陀决定自来迎。

    莲宗五祖少康大师念佛一声,即随口出一尊佛,连唱十声,则十佛连珠而出。

    莲宗六祖弥陀化身永明延寿禅师每日必行一百八件佛事,念弥陀名号十万声。永明禅师的「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正冥符善导大师所言「专修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之旨。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平生所务,唯念南无阿弥陀佛。将「三藏十二部,让与他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旁人行」。「今但持名,即得往生。既往生已,即得不退。临终之际,告诸弟子言:「老实念佛,莫捏怪」、「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莲宗十二祖彻悟禅师: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一生所倡「敦伦尽分,老实念佛」,临终时起立说:「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

    日本源信大师言:「得其便宜,无如念佛。」「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号。」

    日本法然上人:「往生之业,念佛为本」「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闻名不信如不闻,虽信不称如不信,唯应常称弥陀名。」「弥陀劝念佛必来迎,释迦劝念佛必往生。唯信此一事,余事皆不知也。」「以上尽一形、念念不舍为正意。不可立无行之一念义而舍弃念佛。」「我心望弥陀,如葵花向阳,称念弥陀佛,日日无间断。」「念佛行者,弥陀如来、观音、势至等,常来守护,如影随形,不暂舍离,余行不然。又,念佛行者,舍命以后,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余行不定。运念于帷帐之内,决证于尘剎之外,其不如念佛。」

    日本净土真宗的核心是他力信心。「此信心既是真实心,则非凡夫之迷心,完全是佛心;此佛心授与凡夫之时,谓之信心。」此信从「闻」而生由善听闻故,获得往生之「信心」;而正当获此信心之时刻,即得往生,即入必定;信后之称名,乃为报谢阿弥陀佛救度之恩德。

    真宗认为,善导大师、法然上人是在圣道门盛行时期,相对其它圣道门,而宣扬净土门念佛一行。而真宗则是在净土门盛行时期,相对净土他流,别开净土真宗,故在「诸行」、「念佛」相对之上,更依信心作「真」、「假」之区别、「自力」、「他力」之细判。真宗并认为,善导大师、法然上人提倡的念佛往生是权假的观经、小经法门,而真宗提倡的信心正因,才是真实的大经法门。

    真宗讲信心正因、信心为本当然也没有错,净土法门本来就要讲信心。真宗认为信从「闻」而生,可是如果重听闻轻称名,忽略「称名往生」这一信心内涵,就是说食不饱了。同时,也有人在信的方面过分渲染,说:“我信了,我就往生了,即使不念佛,即使不来迎,也可以往生。”很懈怠,荒废称名,不求来迎,这样就是以信废行,误入歧途了。

    4、 关于三经三愿的异同

    善导大师思想:

    昙鸾祖师在《往生论注》中直接称《阿弥陀经》为「舍卫国所说《无量寿经》」。善导大师说:「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因此三经一致,三经唯明专念弥陀名得生。三经皆是净土宗正依经典,皆以四十八愿为根源,皆以弥陀佛名为经体,皆以专称佛名为宗旨,皆以凡夫入报为力用,皆是顿教一乘为教相。

    三经有二别:一、侧重别。《大经》重在四十八愿,法门原理。《观经》重在定散二善,法门摄机。《小经》重在诸佛证诚,法门胜益。二、次第别。《大经》为根源,《观经》为展开,《小经》专明十八愿,为世尊称性无遮而说,获六方恒河沙诸佛齐声证诚,最极真实,是三经结归。

    四十八愿一致,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第十八愿是念佛往生愿,为本愿王,为本宗归结之处,其行最易,其利最胜,摄机最广,故善导有二说为要:一、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二、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阐本愿宗旨在念佛往生,诸愿悉归于此。

    第十九愿是临终接引愿,以发愿为本,并引导上辈、中辈和下辈诸行根机的人进入一向专念。与普贤行愿对参,此义易明。印光大师的一段开示也有助于理解十九愿:「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当处即是,无往无生,此理甚深,非法身大士,不能领会契证。然法身大士亦不废事修。所谓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彼则唯论理体,此则理事双融。故为上圣下凡,同修之道。平生专精一志,则临终蒙佛接引,弹指即生。」第十八愿不说来迎者,说于第十九愿故,非无来迎;《弥陀经》唯说念佛而说来迎,即为证也。第十九愿不说念佛者,说于第十八愿故,非无念佛;成就文三辈皆言一向专念即为证也。

    第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此愿是系念果遂愿,以回向为本,不论一生,不论多生,系念我国,至心回向,必然遂其往生心愿,故称果遂。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此佛力不可思议之处,三愿之机皆乘愿得生,此正「大安」之处。第十八愿直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直获安心。第十九愿临终来迎,使其安心。第二十愿果遂其愿,令其安心。

    日本净土真宗:

    从三部经上来看,《大经》为正依,《观》《小》二经为旁依。分《大经》是真实之教,《观》《小》二经是权假之教;而在四十八愿上来看,第十八愿是真实的弘愿,第十九、第二十之二愿是方便的誓愿。

    真宗以三经、三愿、三机、三门、三往生相对应,因此真宗又称为「三三法门」。《大经》彰显第十八愿的旨趣,救度他力信心者,是正定聚,是弘愿门,往生真实报土。《观经》说明第十九愿的旨趣,救度自力诸行者,是邪定聚,此是要门,往生方便化土。《小经》广说第二十愿的旨趣,救度自力称名者,是不定聚,此是真门,生于胎宫疑城。

    真宗立三经三愿的差别,其用意并非不好,也是为了显明往生正因在于信心。可是既然贬十九愿为邪定聚、阿弥陀经为权假,就很容易导致学人的懈怠称名、轻视来迎。十八愿若没有了称名和来迎,则十八愿的至心信乐,也就如成语「买椟还珠」一样,留下了华丽的空盒子,遗失了无价的真正的宝珠。

    5、关于往生西方净土的临终来迎

    千经万论处处说来迎,无一处说不来迎。无量寿经十九愿是临终接引愿,一向专念无量寿佛的三辈往生者,临寿终时,佛皆现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

    观经九品,品品来迎。如下品上生者,命欲终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阿弥陀经中「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善导大师思想: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处处讲来迎,略举几处:

    「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毕命为期专念佛,须臾命断佛迎将」

    法然上人:「弥陀劝念佛必来迎,释迦劝念佛必往生。」「唯一向念佛者,即蒙佛之来迎,是法尔之道理,无可疑也。」「念佛人,心所存者:恐惧后世,愿生极乐,称念弥陀,临终佛必来迎。」「平时常念佛故,临终佛必来迎;见佛现前,即住正念。然而,以为平生念佛徒然,唯无理祈求临终正念之人,甚为谬误之事也。」「行业唯称名,所期在来迎。」「念佛往生人,预报佛之来迎;杂行人之往生,必化佛之来迎。念佛而或杂余行,或杂疑心者,见化佛之来迎,而隐报佛也。」「弥陀本愿言:称念名号,必定来迎。」「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乃至十念,必来迎接」(后二句是法然上人对十八愿的解释,很值得我们注意,与真宗的解释截然不同)

    普贤菩萨:「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文殊菩萨:「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文殊、普贤这样的大菩萨尚且希望临终见佛往生极乐世界,我这样的愚痴障深的凡夫敢不依从。

    日本净土真宗:

    信心决定之时,往生亦已决定,不待来迎之仪式。(亲鸾大师《末灯钞》)

    凡来迎者,属诸行往生,非阿弥陀之本愿。(《本愿钞》)

    真实信心之行者,在一念发起时,顿蒙摄取不舍之光益,即知已无需来迎。(莲如上人《御文》)

    所以真宗的观点是:

    不待临终,不赖来迎,不期来迎,无需来迎。并认为第十八愿,往生真实报土,不期来迎;第十九愿,往生方便化土,则有期来迎。

    6、 结论:

    依止善导大师的思想,就很稳健、干脆、明了、全面,可以讲毫无遗漏,不会让你产生彷徨歧见,不论我们有体验、没有体验,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会有偏差。就像莲池大师所说的,「著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如果光是从理上讲得很高妙,事上废掉的话,那你就豁达空了,得不到利益。

    日本的净土宗是从中国善导大师的法脉流传过去的,日本净土宗开宗祖师法然上人相传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偏依善导大师。杨仁山居士曾经评论说,「一切教规,概不更动,但将舍圣道之语,隐而不言,不过少小转移之间,便成契理契机之教。」我国莲宗九祖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开示「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此「舍」字,隐而不言,则圆收一切法门;用此「舍」字,则圆超一切法门。阿弥陀经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不正是显示此「舍」字吗?

    我们国内一些大德法师或居士对于日本净土真宗,是把亲鸾和其师父法然上人一起反对的。其实亲鸾大师虽然是法然上人的弟子,但其思想与善导大师、法然上人已经有比较大的不同了。这个真宗学人自己也承认,「此大师(亲鸾)独明之教相也。」(《教行信证大意》)真宗认为不同的原因是因时代不同,教化才不同。可是依佛本愿,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必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事此理乃是十方不异,古今不变的究竟成佛大道呀。

    亲鸾大师别开的净土真宗流传时间越久,就分得越细,每个教团都有自己的解释,越来越复杂,甚至有的会走向一种玄妙化,走向一种观念化。比如说,有的人就把这个信强调说:「哪有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呀?你信了,当下你就往生了。」他不认为有临终的往生;「你信了,现在就是净土了。」也不认为有西方净土,这样就完全偏离了净土法门。甚至说:「你念再多的佛也不能往生,你要信得好,你才能往生。」这样也就离开了「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以我们来讲,这些也不必要详细地去分辨,我们只要知道「称念名号,必定往生」就很稳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慧净上人 丨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不同于日本净土真宗(分五部分详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me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