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很远,又很近。
她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那些曾经的习以为常,都可以了若无痕地破旧立新。
1.拖着疼痛的半边,最好的出行方式是高铁。然而,为应对一天可能一变的防疫政策,我选择了自驾。
记得上次走这条路,是春天的四月,万物复苏,草木葱茏。疫情解禁,送学子们复学。
这次的高速服务区,一样要看绿码,测体温。但检查的人和旅客,都淡定很多,就如便后要洗手一样,这些动作都已经成为固定程序。
幸运的是,一口气180公里后,我的痛没有加剧,反而向好。是吉人天佑吗?
2.念着去吃“董贫平”薄饼,已经关门回家;旁边的国贸市场也人流稀少,不及往日周末热闹;固定的理发店,也贴着红纸,告之“春节放假时间1.27--2.28”。这对重庆山东组合的年轻夫妇,去年年三十回的家,差点路上下不来。今年早早往家里走了。
或者说,疫情带了的长长的假期,唤醒了很多人对亲情的细腻体验:原来,真的很多事情比赚钱重要的多。
3.健康路的某品牌店铺,开了20多年了,现在在清仓转让,介绍顾客年后到江对岸的总店。
疫情之下,也迫使商家做战略调整,效益为王,要狠狠地断舍离。
4.超市只要佩戴口罩,出入还是比较通畅的。
海鲜档口,品种少,也鲜有人光顾;肉铺的销售,正拿着价牌,在调整数字,每斤下调2-3元。
365天营业的超市,确认让人安心。今年,我们是囤货,还是不囤货呢?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准备年货,一直回乡下啃老的的主妇,是一脸懵圈的。
让这种懵圈的幸福,继续。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说526天,坚持锻炼534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