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上说,三只以上的羊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个羊群。这是群的本义。《国语·周语》就有“兽三为群”的描述。

群是个形声字,君是声旁,羊是形旁。当然,群这个字不但可以给兽用,人聚集在一起也称群,比如群众,人群。
群有一个天然的好处就是协同作战。不要说人,就连群居动物都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
陈乔恩版的东方不败就曾孤身斗过群狼,虽说东方教主文成武德、一统江湖,但是双拳难敌四手,也幸得令狐冲相救,才得以从雪狼的围攻下脱险。的确,对于狼群而言,在大自然优胜劣汰的法则里,它们有压倒性的优势。恶虎还怕群狼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协同作战、团结的力量有多大。
因此,入群有一个好处就是好像有了安全感,哪怕是食物链低端的群。
看动物世界时经常发现,狮子捕捉瞪羚一般会伺机抓捕瞪羚群边上某个落单的家伙,或者离开大部队独自玩耍的那只。如果没有机会,狮子也会直接冲进瞪羚群,大家伙四下逃窜时,再去追捕最容易得手的那个。
人有时候也会有这种感觉。大家都站得好好的,突然别人都一起往后退,没得到指令仍站在原地的你,立马就成了向前一步走,站出来响应的那一位。大家抱团取暖,躲在群里不起眼,自然不容易被人盯上。所以才有人纠结要不要合群。
入群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貌似人脉广泛,消息灵通。群里的小伙伴,就像是关起门来的一家人。有问题在群里发,总会有几个热心肠帮忙解惑。有需要没门道也在群里发,常会有个亲直接给个消息,发个链接就能搞定。需要拉票的时候在群里喊一声,大家给个面子,光是这人气也足够撑场面了。
但是,消息来得快、人数多的另一面就是信息轰炸。
亲友群,工作群,部门群,同学群,读书群,学习群,水果群。。。每天早上一睁眼,惯性也会催着你先看群消息。无聊消息霸屏的时候,真想把手机扔一边去,爱谁谁。感觉自己被群这个无形的绳子拽着,不管是在吃饭,休假,追剧,工作,逛街,还是干别的什么,或者走到哪里,都有可能被扥一下。绳子那头一动,你这边就得反应,否则遇到“收到请回复”或者站队通知,就可能会被呼叫,或者被视为外星人。
有朋友吐槽,就一阵儿没看手机,新增群消息99+,“妈呀,一会儿功夫,我是错过了全世界吗?”要是再被一两个人电话通知,就会一边自责,一边抱怨,“总不能把自己绑手机上吧,还要不要做别的事了?”
与群常连在一起说的就是众。众的威力也不容小觑。众口铄金,众口一词,众说纷纭,众怒难犯,众叛亲离,如果众到这个份儿上,也真是够倒霉的了。
当然,有群,就会有卓尔不群,鹤立鸡群,也会有离群索居,就比如瓦尔登湖的梭罗,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还有似乎离开但参与感极强的树上的男爵。
那究竟是合群还是离群,是随大流还是和而不同,这全看心情,做自己就好。不管是哪一种群,有形的也好,无形的也罢,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人际交往的一个缩影,一个更小的生态圈。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或许孔夫子他老人家的话可以给些启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