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南京邮电大学
择一“城”终老,可叹何处择城

择一“城”终老,可叹何处择城

作者: 3c呀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20:36 被阅读7次

    没有人相信,

    他能在干涸荒凉的沙漠上

    建造一座城市。      ——————序言

    保罗·索莱里,意大利裔美国著名建筑师,同行更愿意称他为“伟大的理想家”。而他,作为一名建筑师,却几乎没有接受过像样的雇主委约。

    后来他自己倾尽所有,买下了亚利桑那州中部的一片土地,取名Arcosanti(阿科桑底),位于沙漠中,只因廉价。没有他人的协助,索莱里一砖一瓦,没日没夜地盖房子,仅仅为了向世界证明一个理想的可行性。年复一年,人们对他的关心停留在:

    “那个疯子,他还在那里么?”

    在建造、经营了40多年后,这座城才完成了他预想规模的2%,穹顶设计保障室内冬暖夏凉,夏天最为炎热的时候,或大或小的圆窗,勾勒出一望无际的沙漠风景······

    从阿科桑底的任何一个角度,都能望见地平线。

    然而在为这座理想城奋斗43年后,2013年4月索莱里去世,在自己建造的城市底下长眠安息。他悄悄的走了,正如他悄悄的来;却是撑一支长篙,向心城更深处漫溯;

       这是保罗·索莱里的沙漠之城,亦是他始终坚守的心城,却引起了我冗长绵绵的忧思。

    我想起了上中学的某一天,老师曾告诉我们班同学说:“你们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要往大城市里挤,哪怕头破血流!”一腔热血激言,博得阵阵掌声。当时的我,对于这句话也是深信不疑的,因为,在我的意识中,大城市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大世界,拥有高大雄伟的建筑,各色各样的风景,繁华热闹的街区,更有琳琅满目的新奇物品。人人都说,见多才能识广,见得世面多了,眼界自然会放得很开阔,这时候的眼睛,自然也就波光浩渺起来。

      然而这种论断,在后来,又被我彻底推翻,因为,我在大学所在的大城市犯了难。浩瀚的城市,人头攒动,我一个人在街上流浪,不知将目光凝向何方,我的家乡不在这里,我的亲人也不在这里。当时的我,才真正明白了电影《海上钢琴师》里1900不愿意上岸的原因。作为大学生的我,原以为自己已经是大城市的一份子了,其实,我仅仅是蜗居在“大学城”这样一座城中之城的简单一员罢了。生活在城中之城的壁垒里,我能清楚地感受到了“大城市”脉搏的震动,对于我这样一个涉世之初的年轻人,那无疑是一场心灵的地震!尤其是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居住观”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或“北漂”,或“南下”,一时间,对于大城市,太多的人趋之若鹜,渐渐地,大城市,是一种可怕的向心力!

    我想起了杨绛为电视剧《围城》题的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句话恐怕最符合如今我们大多数人的境遇吧。

    亦突然觉得很多年前,美国著名作家梭罗放弃大城市的繁华生活,毅然走进瓦尔登湖,在那建起一座小木屋,从此,与瓦尔登湖里的花鸟鱼虫为伴,赏四时佳景,让心灵与自然相融,并用自己的心灵感悟写出一本智慧隽永的《瓦尔登湖》。这是一个多么明智的选择。他懂得如何为自己的灵魂择一处静谧幽深的城,正是依赖于这样的静谧,才让他的作品有着深深地攫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的力量!

    想来也是可笑。曾几何时,我是多么向往古代文人骚客的生活。青石铺就的长巷,飘散着古城淡淡烟火,偶有行人悠闲走过,把恍惚的记忆,遗落在时光里。这是一座闻着风,都可以做梦的城,让人时常会被一些细小的柔情与感动潜入心底,忘了自己其实也只是这个城市的过客,有一天从哪里来,就要回到哪里去,短短数十载的光阴,不过是跟岁月借了个躯壳,唯有灵魂可以自由带走。

    我茫然望着,看那漓漓烟雨落在这座城市的街道向晚。天气像走了音的弦,前昼是一米阳光,透过木格子窗;后夜是三更清凉,不话而钻屋入巷。灯火外的黄叶,萧萧又瘦了几夜,调不出依稀的轮廓,只是颜色早已干涸,飘忽着在死生之间穿梭。晓月,梅边,看雪,脚下的旧时光,在烟火璀璨里躲藏,却只是当时只道的寻常。

    一砖一瓦,一座城,不染尘嚣。轻风扬起裙角,长发飘飘,心事了了!

    我愿用我三生烟火,换我一世迷离,一城终老。

    文/吴晓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择一“城”终老,可叹何处择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oi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