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远的救世主》是当代作家豆豆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男主角丁元英与女主角芮小丹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不是享受私欲的爱情,而是悲悯人世的爱情,该小说不仅向读者展现了一种超尘脱俗、卓尔不群的爱情品格与人生境界,而且还从文化属性上对人物的行为逻辑与价值理念进行解读,这使小说文本中又多了一层文化与社会的厚重,以及对人性与道德的深深思考。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北方小城古城女刑警芮小丹受好友肖亚文之托,为其前老板丁元英在古城租一套临时住房。丁元英利用德国金融公司的资金和自己的头脑运作私募基金公司,在中国股市进行了掠夺式的经营。可就在私募基金盈利的最高点,丁元英突然以冻结自己资金三年的代价宣布终止合作,暂时隐居古城。
在与丁元英的接触中,芮小丹被他的叛逆、奇特、不循常规和不可预测的个性深深地吸引,对他产生了眷恋和爱慕。为了明白丁元英所论述的文化属性,也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与之相守,芮小丹决定向丁元英要一件特殊的礼物:让丁元英在贫困县里的贫困村——王庙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
就在丁元英用“杀富济贫”的方式将要完成对“神话”的书写时,芮小丹在一次与通缉犯的偶遇中被炸毁容,她开枪自杀,而丁元英伤心吐血,最终黯然离去。
“救世主”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比如,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感谢上苍”“皇天在上”等便是一种对“救世主”的期盼,西方基督教则宣扬上帝创世说,是上帝创造了世间万物。虽然存在于中西方文化中的救世主文化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但它们无不是根植于人类思想中的一个共同要素,期待救主。
也就是当人们每每遭遇险境时,总是期盼一种凌驾于自然之上,抑或超出人类本身的外部力量以让自身脱离险境。这一文化的本源是过去人类对大自然、对鬼神等的崇拜,但这同时也是受人类早期社会生产力不足、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影响,人类对大自然强大力量所形成的一种敬畏之心,并表现出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
而千百年来,绝大多数人都是无神论者,并且在各类典籍中,都难以找到有关于“救世主”救世的记录。在《遥远的救世主》中,在几个音响发烧友听到丁元英关于组建音响公司,帮助王庙村致富的计划后,叶晓明信誓旦旦地说道:“丁哥一来,我们哥儿几个的前途就有救了。”丁元英不以为然,说道:“有了这种想法,就已经没救了。”
在丁元英看来,救世主根本就不存在,倘若要讨论救世主这一话题,则反映客观规律的文化即为救世主。对应到小说中的形势,救世主就是看清市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人必先自救,而后救人。丁元英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救不了贫困的农户,自己所能为王庙村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认清市场经济的生存之道,并且只能是他们自己救自己。
小说的最后也是果不其然,完全将丁元英奉为救世主的几个人物都没有落得好的结局,而王庙村贫困农户凭借自己的艰苦、奋斗,最终在脱贫致富道路上获得了成功。《遥远的救世主》也试图通过此让人们知道,世上并没有救世主,人只有靠自己,或者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救世主”。
这部《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剧《天道》曾被禁播十年,整整被封禁了10年之久。《天道》看似是一部爱情剧,其实并非如此,只是以爱情为铺垫,将人性的本质通过格律诗公司的起落,揭露出来,说它是商战剧也不为过。这背后隐藏着商人的真实面目,狠、毒,为了达到目的,顾不得道德层面,可以不择手段,同时也将人性的本质展现出来。
现实就是这样,草根阶层的人占据多数,没有人脉和资源,就算是满身的理想和抱负也无济于事,受人欺负,成为上层人的踩脚石,是普通人的生活写照。《遥远的救世主》将“文化属性”展现得淋淋尽致,世上压根就没有救世主,所谓的救世主只不过是自己心里刻画的一种寄托,生活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完全看怎么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