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城市故事
度日艰难却渴求教育——祖父的西南布道师之旅(3)

度日艰难却渴求教育——祖父的西南布道师之旅(3)

作者: 百變歸一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16:23 被阅读7次

与祖父母一起到昆明的有不少教会的牧师、助理,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毛吟槎,他比祖父长五岁,善书法,履历跟祖父很类似,都在湖州海岛堂做过牧师,在苏州天赐庄的圣约翰堂、宫巷的乐群社堂做过牧师,也在常州皑乐堂做过牧师。

在江浙基督教界他们俩同样名声显赫,一同被【循道公会】上海的总部任命为【西南布道师】来昆明工作。

苏州 乐群社 会堂 常州    (新)凯乐堂

那时候的昆明,是抗战大后方,是知识界聚集的一个中心。届时,龍雲是省主席(就是在【石林】上題字的那個龙云)。抗战爆发前,云南只有一所省立高等学府——云南大学,校长是著名数学泰斗、教育家熊庆来。1937年“七七事变”後,国民政府教育部将其升格为国立。【事变】後,同济大学、私立北平中法大学、国立体育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正医学院、唐山工学院、上海医学院都陆续迁到昆明。由于昆明过于拥挤,一些大学就往周边迁徙了,比如,国立中山大学(迁澄江)、华中大学(迁大理喜洲)、西南联大文法学院(迁蒙自)等。随着西南联大文法学院迁至中越边境蒙自的钱钟书同学 后来的名作《围城》就是他眼中的大后方知识分子的心态

《圍城》  一部尬言

  必须说明:《围城》是个文学的调侃,那时候的人也不是那样,捕风捉影罢了!

当年的大门 西安联大校舍的設計師是梁思成 西南联大学生宿舍

真正在昆明蹲守八年办学的大概就是西南联合大学和中法大学。

1938年昆明拥入太多的人口,一时间,居住拥挤、物价高涨,每石米已涨至一百圆(法币)以上(前年每石才七圆),人人叫苦。国民政府对日作战开支巨大,教育经费只发工资,几乎没有行政开支。所以教授的工资是打七折发给的,三折要用于行政。每月下旬几乎没钱。无奈,只好自己想辙,梅贻崎和冯友兰的妻子组织教授夫人们做点心售卖补贴生活,费孝通卖起了大碗茶,吴大猷去菜市场捡牛骨,回家给妻子熬汤治病…  相比较而言,祖父母一家的生活由于有教会以美金支付薪水,就显得富裕。

聚集了民国众多文人的昆明,自然对孩子们的教育就迫切起来。而当时全国的二十二所国立中学,却没有一所在昆明(贵阳还有)!昆明只有省立中學,是原來的師範和職校合併的。因此,知识界对高水平的中学真是翘首以盼了。显然,在当时战时财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办学的希望就落在教会身上了。

刚到昆明的西南布道师们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个需求,在教区长易理蕃牧师的支持下,组建了由易理蕃、毛吟搓、赵宗福等五人组成的校董会。就是要借教会的信誉、人脉、人才和房产优势,兴办一所高规格的中学。几经磋商,决定腾出【循道公会】的锡安圣堂的几个房间做教室,食堂与教堂共用,并租借延龄巷海关的球场做体育活动的操场。对于校长人选,祖父觉得由在香港的天主教神父金志仁担任校长最合适。虽然毛吟搓觉得我祖父完全能胜任校长(因为他曾在1924年去湖南在黄溥的[醴陵中学]任学监),不过祖父坚称【循道公会】给他的任务是布道师,而不是校长。而选择【循道公会】以外的金志仁也比较合适。金曾在在苏州的基督教会办的乐(音:耀)群中学任校长,毛吟搓和祖父都非常了解他的办学水平,他也是才逃难到香港。于是,赶紧给金志仁发函,邀请他尽快来昆明就任。不久,金的回函就来了,他已经在前来的路上了!很快,1939年的春节前,在金校长的主持下,私立天南中学筹备就绪。

学校将英文作为首要学习科目,高中部除国文一科外,其他数学、理化及史地各科一律采用英文课本,英文授课。教会的许多外籍牧师、助理都在学校任教。其他教职员工也完全由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的教师兼任。潘光旦、闻一多等大师都为当时的天南中学学生上过课,也是教授们重要的补充收入呢。

1939年2月7日农历腊月十九,【私立天南中学】正式开学了。在春节前就开学,可见校方和全社会对该校的殷殷期盼

昆明 天南中学开办处——锡安圣堂

二伯当然就去新成立的天南中学读一年级,二姑(政)虽然刚十岁,却不甘寂寞,一定也要去那里读中学,大概她早就知道要办中学,就自己把初一的功课自学了。祖父拗不过,只好让她去考下试试,谁知主考官被这个小姑娘惊到了,这么聪明!一点不输男孩子呀。 经过商议决定让她试读下,真能跟得上也行。开学典礼後没几天就放寒假了,别人家的孩子放假就玩了,政可是安排了时间学习,她要把新学期的功课预习一遍,做一只先飞的[早鸟]!

赵家的孩子都用功,脑子也好使,邻居们很是打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度日艰难却渴求教育——祖父的西南布道师之旅(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tn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