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上周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在展示校园风貌的同时,两所学校也公布了今年的招生情况,而“人工智能”成为两校开放日共同的关键词。据了解,清华新增了“人工智能学堂班”,首批预计招生30人,北大也将在2019级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余潇潇介绍,今年清华大学招生规模与去年相比整体持平。
1
开放日当天,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堂班(简称“智班”)宣布成立。今年,清华在全国及在京招生规模预计与往年变化不大,亮点在于该校新开设人工智能班。作为交叉信息研究院中的特设班级,智班由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领衔,招生计划为30人,面向被清华录取的学生进行校内二次招生。
国内其他高校也在清华、北大“借地摆摊”。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都设立了展示区,为家长和学生答疑。
清华大学大礼堂内,副校长杨斌介绍清华大学人才培养情况。人工智能成为主要话题。
2
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培养人工智能方向人才的AI专业。清华大学开设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设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有智能科学与技术。在2019级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的本科生教育和培养。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仿生结构设计、智能感知、人机交互、微纳操作等技术开发应用作为重点,致力于培养未来面向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军人才。
北京大学副校长龚旗煌表示,学校将2019年确定为“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年”,在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批有特色、高质量的跨学科本科课程组、项目和专业,希望在学生专业基础上,培养广博的知识素养。
除了清北外,其他高校也开始了圈地。
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国内首家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的高校,中科院自动化所担任主承办单位,共同承担建设的单位有计算所、沈阳自动化所、软件所、声学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
3
清华大学自2017年启动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改革,将原本的49个本科招生专业整合成为16大类进行招生。今年,该校继续推进相关改革,但对部分大类进行了调整优化,比如能源类更名为能源与电气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调整至能源与电气类招生;汽车工程系升级为车辆与运载学院,全部纳入机械、航空与动力类招生等。
此外,在最受关注的土木类专业上,今年清华大学土木类在全国率先获批开设了宽口径的本科专业“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涵盖土木工程、水利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海洋科学与工程5个专业方向。学生入校后不再需要进行专业确认,学校将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大类出口。
4
关于“谁才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争,清华、北大之间一直难分伯仲。尤其是随着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应用落地,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各大名校,在人才争夺和培养、专业设置和建设等方面更呈千帆竞逐之势。而高校作为技术发展和人才输出的“桥头堡”,从其最新动向与战略布局,可窥AI时代之一斑。
目前,清华大学是我国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实力最强的校之一。CSRanking综合会议论文和期刊的学科排名里,清华计算机系的综合排名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九,人工智能方向更是排到了全球第二。在人工智能领域,清华还是领先于北大的。对于要从事人工智能的考生来讲,分数还比较高的情况下,清华的优势还是比较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