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妈妈们经常和露妈聊天的时候,会提到宝宝脾气大,总爱发脾气怎么办?有小到几个月的宝宝,大到三四岁的孩子。
你也可能听到过有关于孩子发脾气的应对方法。比如:先留孩子自己在那里,家长离开会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些好吃的或好玩的等等。
但这些方法不够具体或者有些方法反而适得其反。所以,在陪伴露颐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寻找更合适的应对方法,也欢迎加我的微信号2608096488,一起交流宝宝的事儿。
下面分享的内容很干,建议您花10分钟阅读,不但教您正确的应对孩子发脾气,对孩子的情绪发泄以及情商的发展也有益,而且还能够让家长坦然的接受孩子发脾气这一件事,不会因为孩子一发脾气就迁怒到自己。
方法来源于【美】劳伦斯.科恩著的《游戏力》。
正文
每次遇到孩子发脾气的情况,我都会问父母5个问题。以下我用粗体字来标示我的问题。如果你的孩子也发脾气,请试着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孩子发脾气时,实际是想表达些什么?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在找麻烦,或者已经养成了坏习惯。
那我们就坚持把孩子发脾气解读为某种信息,你就会可能认为孩子是在表达受挫的感觉,因为他觉得自己比不上哥哥们,自己无法完成一项技能等。
这就对了:看到别人能毫不费力地完成一件事情,而自己却无法做到,这的确令人沮丧。这也就是为什么还在学走路的孩子有那么多的脾气要发。
如果孩子都已经5岁了,5岁的好处是,父母可以直接问他:“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当然,您的孩子目前这个年龄,也许还不能用语言表达,但还是值得尝试去问他。
2、发完脾气后,孩子会比较快乐和轻松吗?是否感到更多的自信和联结?能否有更多的合作和参与?
很多父母都会忘记问自己这个问题。大概是因为孩子发脾气实在令人烦恼,所以很多成人已经预先把它视为一个问题行为(更别提在零食店里还可能遭到别人的白眼)。
不过,孩子常常在发了一通脾气后,就又变回原来的自己,就像我们吐完苦水后感到轻松一样。
发脾气是孩子表达及释放情绪的方式。一旦发泄完,孩子就会继续前进。有时候,孩子在做手工、写作业、玩游戏的过程中遇到挫折,自然就会发脾气。而发完脾气后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孩子忽然间更加理解了眼前的任务,从而发挥出更多创造力,并取得更多成就。
孩子发脾气时确实像是暴风雨来临,但是,这场暴风雨却冲开了无力感的大门。如果他们不能表达受挫的沮丧情绪,或者因为发脾气而受到处罚,那么挫折感就会继续干扰他们的快乐,以及合作和取得成就的能力。
李伯曼( Alicia Lieberman)算得上是应对孩子发脾气的专家。她在一本关于幼儿的书中写道:“当孩子发现他的意愿被更大力量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他别无选择,只能发脾气。他还能做什么?他的语言能力还不能明确地表述自己和说服对方;他在家庭中所掌控的资源极其有限,无法以威胁手段(‘不听话就不给零花钱’)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发脾气,在地上一边打滚一边撕心裂肺地哭叫,是婴幼儿最有说服力的表达方式,虽然很少有人能理解和欣赏他这种对内心感受的诉说。”
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如果经常发脾气,或者发过脾气后反而情绪更糟,而不是比先前好,那么说明他的挫折感并没有消除。尽管发了很大一通脾气,但他们觉得自己的感受并没有得到充分表达,因为根本没有人真正倾听他们的表达。
家人想方设法地制止他们,结果下次发脾气时又得从头再来。他们发脾气时。可能会被命令回到自己的房间,被孤单一人地隔离开,因而那些深层感受根本无人分担,事后也无人与他们重建联结。信不信由你,很多时候我们只要让孩子自然地把脾气发完,从头到尾不去打断就可以了。孩子会自行停止,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被认真地倾听了。
让孩子自然地把脾气发完,需要我们做的只是留在孩子的身边(或者附近)认真倾听,而不是转身离去或者命令他走开,又或喋喋不休地问问题和指手画脚地出主意。
正如李伯曼所说:“孩子发脾气时,如果父母能够用理解的态度陪伴孩子,为他提供情感的支持,那么即使是要坚决阻止孩子做某些事情.孩子也仍然会知道:在心灵经历黑暗的时刻,自己是不会孤单一人的。”
3、孩子发脾气时,你们家通常的反应是什么?
大多数家庭的反应,要么是妥协,要么是绝不妥协(因为不想奖赏所谓的负面行为)。这两种反应通常都会导致孩子的脾气变大,而不是就此终结。
对于第一种反应,我们称之为投降。这里需要讨论的问题,可能不是孩子发脾气,而是我们习惯性地说“不”。我们习惯了说“不”,因为这能让我们少费很多心。但是当孩子开始哼哼唧唧时,我们突然发现:只要说“好吧”,就能让眼前的麻烦消失。
然而,这给孩子的印象是我们的“不”并没有多大意义,结果就是他会更经常地发脾气,因为他发现这样可以达到目的。因此,如果你要说“不”,请认真考虑清楚,一旦说出就要坚持到底;而如果你觉得在孩子发脾气时,你不能继续坚持,那么当初就不要轻易说“不”。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孩子发了脾气,我们因而也意识到当初说“不”的理由并不充分。但是我们进退两难,因为不想在孩子的坏脾气前屈服。如果我们发现自己错了,那么就应该勇于认错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妈妈是因为害怕哭闹而妥协,还是经过思考而作出调整,孩子完全能够区分清楚。做出决定就不能改,并不是真正的始终如一,而只不过是拒绝接受不同观点,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敢面对自己匆忙中做出的判断。这可不是我们希望孩子效仿的行为。
许多孩子在发脾气时会被命令回到自己的房间,或者被以其他方式隔离。更糟糕的情况是,孩子还会受到嘲讽或责骂。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发脾气,我们会觉得丢脸;如果在家里,我们则会感到非常无奈。发脾气的时候,孩子完全被情绪淹没了,没有自制能力。
这时候,他们身边需要一个爱他们的人(最好在他们踢不到的地方)。我们也许需要先到门外去休息一下,等冷静下来后再回来。我们希望孩子能知道,他们的强烈情绪并没有把自己与世界隔绝开来,他们内心中任何可怕的感觉都可以与别人分担,什么都可以,多强烈都可以。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么孩子将不得不独自面对恶劣的感受,而结果通常只有两种。
第一种结果:孩子陷入发脾气的恶性循环,因为还抱有一线希望,希望下一次能有人来倾听和理解自己。显然,这种情况通常会使家庭陷入更多的烦扰。
而另一种结果就更可怕:孩子从教训中终于明白,自己在生活中是孤独的,世界是冷酷无情的,遇到闲难时不能指望任何人的帮助。于是,孩子彻底退回到孤独感的堡垒,并将自己反锁在里面。
因此,请陪伴孩子吧,尤其当他们经历情绪的暴风雨时。
4、你是如何让孩子停止发脾气的?
这个问题的目的不是批评,虽然它会让父母意识到以前的做法有不少是无效的。回答这个问题时,父母既能发现自己经常重复使用无效手段,又能发现有时候的方法却是对症良策。
我自已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来防止孩子发脾气:
在情况即将失控时,我就兴致勃勃地说:“看来现在必须要有人尖叫才行。是我来,还是你来?”
或者:“大家都有点不开心了,我们来开个‘哈哈大笑’吧!”“哈哈大笑”是大家先假装笑,后来就会真的笑出来。
或者:“你敢跟我来一场‘拇指决斗’吗?”类似这些傻乎乎的话可以帮助大家恢复心情。
5、孩子发脾气,有没有固定的规律?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发现很多困扰我们的问题都有规律可循。
我们常常被最后爆发的脾气搞得心烦意乱,而忘了追究它的原因。
我记得女儿还是婴儿时,很讨厌吃完东西要擦嘴这件事。她挣扎反抗,而我则火冒三丈。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她并不是每次都会这样,因此我决定观察一下,看看到底有什么规律可循。还真的有。只要你足够仔细,通常都能发现规律。
我家的规律是:如果是在艾玛和我“聊天”时,大家相互看着对方,我拿出纸巾等她,那么她就会用1岁小孩的可爱方式把脸伸过来,一切顺利;但是,如果我急于结束用餐,抓起纸巾,没有联结就往她脸上擦,她就会大呼小叫。一旦弄清问题的规律,解决起来就容易很多了:我只需要先跟她做好联结。
如果说孩子发脾气是因为受了太多挫折,那么令人惊讶的是,在比较宽松的家庭里,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为什么呢?我认为,孩子受到限制而发脾气,客观上也释放了在其他地方积累的挫折感。而如果孩子很少受到限制,那么他们会把挫折感长期储藏起来,当限制终于出现时,它们就会随之爆发。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在游戏中,编造一些好笑的“不行”,让孩子与这些假装的限制一同游戏。我同一个名叫乔安娜的小女孩做游戏时,编造了很多“不可以”:不可以笑,不可以两脚站立,不可以呼吸。当她破坏了规则,我就会气得连路都看不清,因此抓她时总是摔倒。
露妈说(微信:2608096488)
发脾气,是每个孩子都会出现的状况。而在孩子发脾气时,最容易被引爆的是家长的情绪,如此一来,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双方都不愉快,而孩子的情绪也没有能释放出来,情绪积累久了,发脾气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
如果我们家长接受了孩子发脾气这一件事,而且更好的接纳他,能够允许他把这种情绪释放出来,再结合一些游戏,完全化解这些情绪,那么我们自己的情绪也会稳定下来,从而对孩子的每一次发脾气都能应对自如。
孩子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且接受自己的情绪,那么发脾气也会越来越少了。
- END -
▾ 往期精彩回顾 ▾
你的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