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家的孩子,家长自然是希望出类拔萃,往往赋予孩子殷切希望,也因为这样对孩子的表现出来的错误更为在意,对他的优点极易忽略。
“如果你努力一点,你就不会做的这么差劲了”这样教育的家长很难看到孩子的优点…
“要是你在这道题上多思考了一会儿,我相信你一定会答对的,下次努力,让妈妈看到更棒的你好不好”这是积极的家长对孩子所说的话。
教孩子努力少不了“鼓励”而这两种家长模式的孩子肯定也是不一样的,第一种情况下的孩子更多的是产生不自信,明明很认真了却得不到一点表扬,更容易得到负面的情绪,对家长让其努力的话加以屏蔽;第二种对话,孩子就得到了来自家长的肯定,就像是努力获得了回报一样,将获得更大的动力
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都富有感染力,所以对孩子过于不满意到不到多大的效益。所以对孩子加以指引和鼓励,才是让他努力的正确“打开姿势”。
再从努力的角度来考略,要努力必须要明白何谓之努力,家长看到自己家的孩子不如别人成绩好,就怪罪孩子不出力?显然是不对的,努力是比较出来的,但这是自己跟自己的比较。努力了的自己比以前的自己有进步,就值得嘉奖。
你努力了不如别人,作为家长更应该对孩子鼓励,维持他努力的动力,如果家长这时候对孩子不满意,孩子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不是合乎情理么,这就易导致破罐子破摔的悲惨现象了。
看到孩子比之前更认真了,就大方地告诉孩子“我看到你的努力了”,这是对孩子最有意义的,还有什么比得上至亲至爱的肯定呢?
让孩子努力,也是一个教会孩子自信的过程,如果没有进步的空间努力就少了很多意义,家长让孩子努力就是不相信孩子会止步于现状。班级倒数如果没有一颗相信自己的内心,就不可能会进步,他想要进步要做第一步的就是修复自信心,这是家长可以做到的,也是家长可以轻易摧毁的。
每个班级都会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第一名或许不稳定,但最后一名基本就是定下来的,子里面的原因就是前者有努力的意愿,而后者几乎已经放弃了自己,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恢复自信,这个人可以是老师,但最好是家长
我有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当然每个人都有,而我的那个曾经的同学他觉得自己已经不可能改变现状了,而他的家长偶尔来学校也只是恨铁不成钢的叹气,那同学对他的家长说的话也不大在意。那个同学失去了信心,也对家长的话不在意,所以一直到最后,我那同学的成绩也没有太大的波动。
我想,如果把那名家长对孩子的唉声叹气改为信任和鼓励,结局是否会有差异,至少孩子会觉得还有人相信他,就不会轻易地放弃吧。
教孩子努力少不了“鼓励”《奇迹男孩》里的妈妈给我触动很大,“我是你的妈妈,我的话才最重要”,作为家长,才最能够给孩子鼓励,教会他努力,不要对孩子消极而破坏与孩子的关系。
“我对你要求不是很高,你只要努力了就好”少说这样子的言语,协调好与孩子的关系,适当的加以鼓励,才是孩子努力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