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教科书只有需求第一、第二定律,需求第三定律是Armen Alchian和William Allen在教科书《大学经济学》中提出来的。
它的含义是:每当消费者必须支付一笔附加费用的时候,高品质的产品就相对低品质的产品变得便宜,附加费越高,高品质产品就变得越便宜。
有一个外号,叫“好东西运到远方定律”。
比如说:
亚当斯密写的《国富论》和薛兆丰老师写的《经济学讲义》哪一本更有价值?
超市里卖肉的,澳大利亚进口的肉,可能是含骨头的,还是去了骨头的?
美国规定儿童不能单独呆着,一对夫妇要外出庆祝结婚纪念日,需要请人来照看小孩,那么,他们付完给保姆的钱后,更可能吃一顿麦当劳还是一顿烛光晚餐?
有两种苹果,一种是精选苹果,2块钱一个。另一种是普通苹果,1块钱一个。你会选择吃哪一个?
如果,这个时候两种苹果都需要加上运费10元,精选苹果是12元一个,普通苹果是11元一个,这个时候你又会选择吃哪一个?
肯定是第二个,加上运费之后,11元和12元之间只差1元,消费精选苹果的代价变低了,这就是需求第三定律。
人们不得不支付一笔巨大的附加费的时候,只有精选品才值得人们去运送,才值得人们去享受。
回过头来看另外两个例子,澳大利亚过来的肉运费很贵,所以一定是没有骨头。
这对夫妇要外出庆祝纪念日,付了给保姆的钱,大概率会去吃烛光晚餐。
那么它有弊端吗?
有的。回到亚当斯密和薛老师写的书,哪一本更有价值的问题上,以前的出版代价很高,只有最好的书才能出版。而现代出版的代价很低,出书的门槛也低了,自然书就没有经过很严格的筛选。
在现代也常常引发讨论:是不是出版物的平均质量下降了呢?
是的。
好事还是坏事?
好事。因为选择增加了,本身也是一件好事。这也是需求第三定律的弊端:附加费提高导致市场上的选择量更少了。
但是质量肯定是更好的。
最后一个例子巩固需求第三定律:
西方国家实现配额保护制度,中国出口到西方国家,需要额外的费用购买配合,也就是多付了一笔附加费。
所以出口出去的产品质量就会提升。
这就是需求第三定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