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
绳子,六边形,蜂巢

绳子,六边形,蜂巢

作者: 听海细砂 | 来源:发表于2018-07-04 22:51 被阅读37次
绳子,六边形,蜂巢

    一直以来都想把对生命和健康的见解和思考一次性讲清楚,也陆陆续续写和分享,发现效果不好。后来发现,人都是需要参照和类比去理解的,所以有了这篇最通俗版。

绳子,六边形,蜂巢

    进入21世纪后,全人类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这将会是基因的世纪。基因,没什么了不起,从植物、虫子,小猫小狗,再到我们人类,都有。大家都属于一个生物蓝本的物种,都是由基本的基因作为底层构建。对于基因的准确定义,目前还有待商榷,但是包含遗传物质的DNA双螺旋大家在中学课本就已经了解了(如上图)。

绳子,六边形,蜂巢

    你可以把DNA双螺旋对比想象成一段绳子。它是一条线,是一维的。它由四个碱基对A,T,C,G配对组成,这个结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底层蓝图。有多有少,有长有短。但是,很多植物和昆虫的基因数量都要远大于人类的基因数量。也就是,有些低等生物的遗传物质“绳子”比人类的还长。

绳子,六边形,蜂巢

另外一个重要的类比就是,绳子是会断的(如上图)。DNA链也会断,会嵌入,会缠绕…这些都是一维空间层面的问题。你还可以把蛋白质链想象成一条长绳,组成这条长绳的基本原料,就是氨基酸,当人体长期缺乏某种氨基酸时,这条处于新陈代谢中的长绳也是无法持续的,它也会断掉。接下来

绳子,六边形,蜂巢

(如上图)我们来到二维层面。通过中学课本,我们已知DNA通过RNA转录,把遗传信息通过蛋白质表达出来,这时,生物产生出丰富多彩的类型…你可以简单的通过这个平面型的思考来达成结构的平面模型。假设某个生物机体层面就像整版的等边六角形一样连续,要知道,生物是随时处于新陈代谢状态的,也就是这个整版六边形是处于非稳定的相对稳定状态下的,也就是它其实一边在破坏、一边在构建。

绳子,六边形,蜂巢

自然界有真实的等边六角形集合,那就是蜂巢的横切面。当然,蜂巢是三维空间的

绳子,六边形,蜂巢

如果,只把生物构建考虑到二维平面那就大错了。生物构建至少是三维空间的。这里说的“至少”,意思是,一定还有其它维度,是我们人类暂时还无法准确认知的。

绳子,六边形,蜂巢

回到六边形的平面,在微观层面看构造,类比如上图。我们知道,人是时刻处于新陈代谢下的。如果,六边形的某条边在生物重构中,组成它的物质来源缺乏,会发生什么呢?狠直观,这个六边形就会变形,或者说变异,就算它暂时“拼凑”成了原来的样子,它在生物功能上是残缺的。比如,人体骨骼。当然,骨骼从来不是二维结构,它目前看来,至少是三维的。我们日常多见的颈椎腰椎问题,骨质疏松等,由这个类比大家就非常清楚了。

绳子,六边形,蜂巢

曾经写过一篇文字,描述了地球上为什么会有草食动物大迁徙,为什么候鸟要不远万里季节性巡游。它们都在追寻最适合自身的特定的食物来源,哪怕路途再艰辛,哪怕可能会失去个体生命!就像机体动态中去构建那个六边形,它的材质是不可缺乏和随意用其它原料替代的。物理学有一个通行宇宙的“熵增”原理。熵增,简单说就是这个宇宙总是在把万物推向毫无生气、死气沉沉的热寂状态…没有能量的传导,没有特定的结构,没有任何信息…

   

绳子,六边形,蜂巢

但是,茫茫宇宙,我们的地球是一朵奇葩!它充满了生机活力,充满了信息,它总是在对抗着“熵增”。至于为什么,这么重大的问题,我回答不出来。但是,我知道,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进食行为,都是在做一件事:对抗熵增!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在一呼一吸之间总在丢失着生物构建的信息…我们需要通过进食食物,通过新陈代谢,通过补充逆熵的信息物质载体,来不断重构我们的机体,从而达成生命的相对稳定状态。一旦我们失去这个稳定态,轻则进入生病状态,重则失去生命!从这个角度来看待生命和健康,也许大家视野会更开阔和宏大。

绳子,六边形,蜂巢

  一切慢性退行性疾病都是生物的动态构建错失问题。这句话需要一些解释。还是拿骨骼疾病为例,如果机体长期处于缺失构建骨质营养物质的状态下,比如,我们的食物总是缺钙,缺铁,缺维生素D等,骨质就会出现变化,常见的就是变得疏松,代偿性增生,骨刺,不能承重,易破碎…除了营养来源,还有一个传统进化论的认知,那就是,缺乏锻炼的骨骼也会逐渐退化,身体有一个用进废退的原则,我们的同类祖先许多年前就认识到了。你越是经常利用的器官它越能从整个身体环境获取更多的营养支持,当然,如果整体营养缺乏,还是会慢性损害到其它经常闲置的器官。也就是,身体内有一个资源竞争机制。这也符合达尔文的用进废退理论。

    我们目前的基因科学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我们已经破译了人类基因组,搞清楚了我们的生物基因蓝本,但是!基因的蛋白质表达,展现出来的,需要研究的问题,比基因本身,要复杂万倍!这是一个暂时无法定义的复杂问题。它类似于,由简单个体的蚂蚁,构建出来的复杂蚁群社会问题,它的复杂度研究是当前西方国家的前沿领域。本文题图开始的那个美国的研究机构,就是研究这类问题的发源之地。人体的基因组我们破译了,哪怕它的数量在25000个,个数再多这都不是难题,难题是,由它衍生出来的蛋白质竟然多达10万以上,而且,这些蛋白质又相互影响,互相协同,分工…就像我们人脑有多达百亿数量级别的神经元细胞,单个的细胞研究再清楚,但是,它们聚合在一起协同作用产生出了人类智慧,我们就很茫然了。

    当然,人类身体构建也一样。我们从一根线,到一个面,再到三维的体,认知的复杂程度呈指数级增长。上亿的细胞聚合,分工,协同,这本身就是一个我们还无法充份认知的复杂问题。但是,尽管关于生命,关于健康,还只是一个整体模糊的认知。但是,我们可以从更宏大的角度,从仿生的角度,从经验的角度,从动物试验中获取保持生命健康的真知灼见。

  第一个,就是食物。几百万年前,在人猿惜别之后,我们的祖先选择了社会化生活。食物来源靠狩猎,储存和采集。吃什么,不能吃什么,由一代代的人传承下来。到了农业社会,耕种开始普遍化,食物来源稳定,人口暴增。进入工业时代后,食品加工批量化,养殖工业化,食物极大丰富!这个过程一直到今天…大家都看过一部电影“人猿泰山”,里面的“泰山”比普通现代人更强悍,反应敏捷,力量巨大!这说明一个问题,其实,我们在漫长的社会生活演化中,一代代的人,从体能上是逐渐退化的。除了食物来源改变了,另一个就是身体运动量极大地减少了。这也是第二个问题,锻炼。当今社会有相当大比例的白领➕宅男宅女。无论哪个行当,大家几乎都不太需要付出太大的体能,哪怕就是体力劳动,强度也比农耕文明时要轻得多,而且,人类还在向机器智能的道路上加速发展!也就是,不远的未来,连目前这点体力活也会交给智能机器去干。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一方面我们需要日常的体力活动保持健康,一方面我们天生的惰性又促使我们把越来越多的物质生产工作交给机器去做…

    以上就是我们当前普遍的生命健康处境:吃着深加工的工业制成品(不符合构建生命的信息来源),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屏(身体缺乏锻炼),自然的,我们非常大比例的同类过早进入一种病理状态,有的会维持终身,需要药物支持。而同时,我们的身体并没有及时“进化”得适应这种食物来源和低活动量的状态。而,我们的大脑发育和群体智慧水平,又还没有达到能够完全能够改造基因的蛋白质表达,从而技术上克服宇宙熵增这个永远的“魔咒”,让我们活得更健康更长久!因此,我们需要缓一缓,停下手中的手机,走出家门,去寻找更好更适合自己的食物,逐渐增加我们的肌肉活动量,哪怕再困难一些也是值得的。因为,宇宙熵增在时时刻刻试图毁掉我们,而我们还不能解密生命法则去重新构建自己的机体。

相关文章

  • 绳子,六边形,蜂巢

    一直以来都想把对生命和健康的见解和思考一次性讲清楚,也陆陆续续写和分享,发现效果不好。后来发现,人都是需要参照...

  • 蜂群思维三个关键词:群体智慧、分布式、涌现

    什么是蜂巢? 蜂巢是蜜蜂所建的巢穴,它们是由众多正六边形的蜂蜡巢室所组成。蜂巢里除了蜜蜂之外,还有它们的幼虫,并储...

  • 蜂巢建图

    2018-03-17蜂巢就是六边形的堆积,如何将蜂巢建图同时找到蜂巢的规律,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在此,我引入了两道题...

  • 关于蜜蜂的那些事

    一、蜜蜂的巢为什么是正六边形呢? 蜜蜂的蜂巢是用蜂蜡做成的。用蜂蜡做蜂巢可不轻松!一只蜂蜜,每消耗8盎司蜂蜜,才能...

  • 隐形音响如何安装,PANEL AUDIO奥度专业工程师详解安装视

    PANEL AUDIO 高端定制隐形音响选用纳米碳管材质,采用蜂巢六边形重叠设计,发声原理由点声源到分布式振动,没...

  • Day 4 曾经的果实

    偶然发现树上已被风化的蜂巢,变成泛黄的古铜色,依稀可见蜜蜂们过去忙碌筑房子的情形,多完美的小小六边形.

  • 中伏 第19天 群 Swarm

    中伏第19天 练习图样 群 swarm 图样设计灵感来源 这个图样的灵感来源是蜜蜂的六边形蜂巢,是创始人最早期的设...

  • 第四组蜂巢密室之房间设计方案

    主题:时间都去哪了 营造氛围以及物件组合:房间主要以代表窝居的蜂巢六边形以及代表时间的时钟,简洁朴实的家居摆件加以...

  • 有时候,蜂蜜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提到蜂蜜,你脑海中会想到什么画面? 蜜蜂在花丛中飞舞、蜂巢的六边形菱格、或许还有小熊贪吃蜂蜜的样子。色泽金黄,流动...

  • 愚蠢、狂妄、自大的人类

    刚在微博上评论了一个视频,是关于“为什么蜜蜂的蜂巢是六边形?”这是央视正大综艺脑洞打开的一个节目提问。大家可以自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绳子,六边形,蜂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zy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