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两天在忙公司年会“问道金佛山”事情,现在才开始复盘第39期《化书成课》两天的学习内容。作为2019年的第一次外出学习,个人十分期待,自己也很长时间没有外出学习了。同样的,作为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我们日常的培训流程和这两天的学习过程基本雷同。通过两天的学习,自己也收获了很多东西!
一
培训有一个通病—“课前想想激动、课中听听感动、课后没有行动”。因此无论什么培训或学习,复盘与运用才是学习的根本,学习的本质是将所学知识予以内化,并运用到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使之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下,提升个人竞争力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看书也是如此,否则就是一台“人体扫描仪”。
二
个人最大的收获就是上台给“老师们”当了一回“老师”,这种感觉是非常的奇妙,也算是践行了“建构主义”一把。据个人浅显所知,建构主义的产生最先运用在儿童成长认知学习,学习的过程是引导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去收获,鸭填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被学习者期待或接受。“化书成课”的底层精髓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构建的。
三
关于“建构主义”,个人在课中也回答了这个问题。既,学习分了两种,一是间接学习,一是直接学习。间接学习是学习前人的理论或方法,我们不需要再深入探究背后发现规律。直接学习是通过自身亲自的设计与体验,在体验中挖掘并收获知识,其实中国的现代教育体制已经在开始往这方面转型了!如,各类对小、初、高中学生开放的“社会综合实践基地”就是很好的例证。
四
将一本书化成一门课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不学习还真不行!对于读者来说熟读一本书,然后吸收书中的知识是比较容易,但是要将书中的知识进行系统提炼,并能够将知识传输给第三者,而第三者能够学习、领会并运用,没有一定的底层逻辑和工具方法,相信圣贤孔孟也不行,方法与工具实在太过重要。
五
“库伯学习圈”是一个很好的化书思维工具,个人觉得此思维方法不仅仅适合化书,而还适合项目方案的表述;“CSRP模型+思维导图”可以很方便并清晰的进行化书;“学习活动设计”是“成课”一项非常重要的构成单元,这年头,没有一点学习活动,都不好意思上台开课;“GEE化书法”与课程开发人员,个人自身的资历、阅历、知识有很大关系,否则延伸与创新就是空谈。
六
两天的学习,也让自己结识了很多各行各业,从事教育或培训的大咖人士,每个人都一套自己熟用的底层操作系统,通过“现场实战演练”,在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自己所欠缺的东西,也发现了个人存在的“要命”短板,学习是一项持续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也希望那张“化书成课种植树”能够在自己的耕耘下“开花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