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鱼缸里的进化论

鱼缸里的进化论

作者: 回忆为来 | 来源:发表于2017-06-15 10:18 被阅读0次

    大概是一年前,我在某宝买了50条罗汉鱼苗。收到包裹时,我以为卖家发错货,因为几乎看不到包裹中有鱼...

    强光照射下,贴脸辨认后,确定真的有2mm左右的小鱼若干条(希望别缺斤短两)。

    就这样,它们开始了在我家鱼缸“愉快”的玩耍。都说罗汉鱼只能单独空间养,不能混养,同一种类也不行。而我就是想看看,同一个环境中,从小一起长大的同类,是否真的会“煮豆燃豆萁”。(执拗的我)


    结果啪啪打脸,这群可怜的小罗汉,5个月后,50只剩下25只;10月后,剩下13只;12个月后,剩下2只...一只很大,一只很小。

    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

    我的答案是:

    经过仔细的观察,在它们刚来的时候,我喂的是粉状小型鱼饲料。鱼群每次总会分为上下两层吃食。久而久之,在上面吃食的鱼体型明显比在下面吃食的鱼体型小。这大体是因为鱼食重的沉底,轻的上浮,沉底的鱼食一定密度更大、含量更高,吃底食的鱼会吃到更多的营养,也就长的又大又快。

    随着鱼儿长大,食量增加,争夺食物在所难免,同时,鱼缸的容积有限,它们再也不是“看不见的小鱼”,它们开始争夺空间。生存竞争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开始了:大鱼在每次不断迅速吃掉有限食物后,也开始不断干掉小鱼。

    这里有个问题,如果你是那条最大的鱼,所谓“缸霸”,要干掉另外的1-49号鱼,你会第一个干掉谁???

    给你两个答案:一、最小的那只。二、除了自己之外,最大的那只。

    没错,你猜对了,答案是除了自己之外,最大的那只。但是为什么呢?最大的鱼和第二大的鱼之间,竞争关系最强,现实生活中,往往也是如此,老大最大的威胁是老二...脑补一下,周星驰《功夫》里,老二被干掉时候,老大的表情就能感觉到。


    那么是不是剩下的那条小鱼,就应该是最小的那条呢?不是!因为过程之中,可能出现,第5号鱼干掉第40号鱼的现象。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老大最倾向于干掉不断顶替上来的老二。很奇妙是吧。


    说回到外界因素,我在5个月时更换了大颗粒的鱼食,这样只有大鱼有饭吃,小鱼吃不下大颗粒,这进一步加剧了环境内的体型差异,当NO1体型进一步增大之后,出现的情况是,只有它“负责”干掉其他的鱼。

    问题又来了,那只最后剩下的小鱼是什么情况?

    它,不是种群里最小的,但是,它一直藏在一艘船里,(船是鱼缸的装饰品),大鱼咬不到它,进而躲过了无数的腥风血雨。


    由此,一个鱼缸为基础环境的,加之些许人的因素影响的,仿自然生存环境的,鱼之进化体系已经构建完成。

    从初期同样体型的50只,到最后(也许不是最后)的一大一小两只。最初的我认为,是人的因素极大影响了它们的进化或者叫演化更合适。可是,如果放眼一年时间内,“人”这个因素其实是随机出现的,不确定的。或换个维度假设,没有“人”干预,它们的演化,应该大抵也是如此,原因后面带出。


    这让我联想到现实世界,在双创的大环境下,初入市场的企业,都是体型相当的,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而当市场有肉吃的时候,有的企业选择了比较营养的一层,有的却选择了营养差很多的一层。

    也是源于初期的选择和积累的差异,他们出现体型差距,大概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中的老大和老二,存在着明显的头部效应,环境中,主要的资源由他们霸占,他们争夺的,也是整个市场。很多时候,对于老大来讲,最大的愿望也许就是干掉老二。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老大的优势渐渐明显了起来,突然某一天,发动进攻,吞并老二,就像滴滴和快的、58和赶集、携程和去哪...


    与此同时,环境在不断变化,让老大始料未及的是,与老二“合体”(吃掉也是合体的一种方式)后,原来的老三很快变成了老二,来和他抢食......

    是不是似曾相识?不是有句经典的话语:(敲黑板)

    历史,不会重复他的事实,但是会反复不断重复他的规律。

    只不过,这次重复是从鱼缸里到市场中而已。

    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可怜的小鱼,由于头部效应明显,小鱼的生存堪忧。最小的鱼早已被环境淘汰,剩下第二梯队。看着同一梯队不断被蚕食,有一只聪明的小鱼,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掩体,大鱼吃不到,其他小鱼进不来的地方,藏了进去,并发誓不再出来。

    它就是那些固守自己地盘,不创新,不激进的超小型企业,他们足够特色,足够坚毅,不发展、不扩张。在厮杀过程中逃过一劫,未来可能之路,在生存角度,争取了时间。遗憾的是,它却依然没有握住长久生存的机会,因为老大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且霸占了环境。未来的它可能有两个选择,一、依然固守自己一亩三分地,不再成长。二、被并入老大的怀抱或者肚子里。

    什么才能拯救可怜的小鱼呢?在有限资源的环境里,比如这里的例子,那就只能是换另一个生存条件更好的鱼缸。

    具体到企业那就是换一个领域或者本领域内进行创新!

    正如面对微软巨无霸时,谷歌的另辟蹊径;面对传统汽车巨头时,特斯拉的独树一帜。


    记得《超体》中,教授一段语录:“对于构成人类的细胞而言,活着似乎只有一个目的,赢得时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细胞只有两个选择:永生和繁殖。如果环境恶劣,细胞会选择永生,也就是自行供给及自主管理;如果生存环境适宜,他们会选择繁殖,以这种方式,把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细胞。”(请多读几遍)


    也就是说,演化本身无目的性,细胞生存才是有目的的。环境只是一个看客,你演化不演化,他就在那里。细胞构成的人类,也是演化而来的,这也就包含了与人类相关的方方面面,注意这一切都是演化而来,比如我们“精密”的身体、“崇高”的道德和“纯洁”的情感等,只是我们后面赋予了意义。同时,演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而产生巨大变数。

    其实,永生和繁殖并不绝对对立,或者更进一步讲,与环境并无绝对关联。

    在这个“适合”繁殖的环境中,我们繁衍,一是肉体的传承,同时,也是通过自主管理,将自身知识和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这一过程中,就已经达到了----“永生”。

    另一方面,奇葩生物水熊虫在真空中辐射10天依然能繁衍,而百度给出它们的生存特点是:几乎不会被杀死...≈“永生”。秘诀就在于“吸收包括DNA在内的各种分子”。


    由此,我们个体可以借鉴的是:

    一、传宗接代不耽误,因为你肩负的是传承,无论肉体或精神;

    二、吸收环境养料不客气,因为兼容并包才能得“永生”;

    三、保持好奇心,因为基因突变可能带来创新,而这差不多是困境突破的唯一选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鱼缸里的进化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cyqxtx.html